自古轻儒孰若秦,山河社稷付他人。
而今重士如周室,忍使书生作夜巡。
自古轻儒孰若秦,山河社稷付他人。
而今重士如周室,忍使书生作夜巡。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当时社会重视士人与尊重知识的态度。首句“自古轻儒孰若秦”对比了历史上对儒学态度的极端差异,将秦朝作为轻视儒学的典型代表,强调了其他时代对儒学的重视程度。接着,“山河社稷付他人”一句,可能暗指在某些时期,国家的治理和社稷的安危交由非知识分子来承担,这与后文形成鲜明对比。
后两句“而今重士如周室,忍使书生作夜巡”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当前社会重视士人的感慨,并对那些需要文人士子夜间巡逻以维护治安的情况表示了无奈或讽刺。这里“周室”可能象征着一个理想中的重视教育与士人的时代,与现实形成对比,暗示了作者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的对比和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于社会对知识分子角色认知和地位变迁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
柴门虽设未尝关,閒看幽禽自往还。
尺璧易求千丈石,黄金难买一生閒。
雪消晓嶂闻寒瀑,叶落秋林见远山。
古柏烟销清昼永,是非不到白云间。
杜鹃杜鹃,闻尔曾为蜀天子,一自城荒尔身死。
当年御极日万几,何苦今朝自如此。
恭闻太上垂玄言,治大国兮烹小鲜。
流情纵逸不追悔,无端却恨春山烟。
毛衣■缕满身黑,万里岷峨归不得。
六合茫茫啼一声,春风为尔无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