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诸父老秋夜徐步诗》
《和诸父老秋夜徐步诗》全文
明 / 陶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高秋云物喜相迎,歌板声随夜月明。

枌社近除劳扰俗,柳营遥仗奋扬兵。

篱边静菊撩幽兴,沙上眠鸥动野盟。

达曙宴游人尽乐,隔林村犬不曾惊。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秋夜图景。首句“高秋云物喜相迎”,以喜迎之态描绘出秋日云彩的欢愉与生机,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接着,“歌板声随夜月明”一句,通过夜月下的歌声,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柔和的月光和悦耳的歌声所包围。

“枌社近除劳扰俗,柳营遥仗奋扬兵”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靠近枌社的宁静与远离尘嚣的氛围,另一方面则通过远处柳营中士兵的准备,暗示着一种潜在的紧张与准备状态,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秩序与和平的向往。

“篱边静菊撩幽兴,沙上眠鸥动野盟”则将视角转向自然界的生物,静菊在篱笆边悄然绽放,激发了诗人的幽雅情趣;而沙滩上的鸥鸟悠闲地休憩,似乎也在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和谐。这两句通过植物与动物的生动描绘,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

最后,“达曙宴游人尽乐,隔林村犬不曾惊”两句,以宴会的欢乐氛围收尾,不仅展现了人们在秋夜中的尽情享受,也通过“村犬不曾惊”这一细节,强调了整个场景的和谐与安宁,使得整首诗在欢快与平静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自然美、社会和谐与个人情感的秋夜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陶益

陶益
朝代:明

陶益(一五二○?—一六○○?),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其祖本为郁林人,附籍新会。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读书博学强记,精易通理。尝日集诸生,讲白沙之学于明伦堂;又构樾墩书屋,读书其中。抚按交荐,以目疾辞归,年八十卒。著有《练江子樾墩集》。清顾嗣协《冈州遗稿》卷五、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有传。
猜你喜欢

昨日晚归戏成四绝呈子之兼烦转示进道丈·其一

疏灯欲尽渔商市,小雨似开桃李颜。

一夜檐声鸣瓮盎,无人知我坐蒲团。

(0)

和答诸兄弟四首·其一

昔向丹墀侍玉轩,略无裨补发苍然。

元非食肉封侯相,合抱遗经老玉川。

(0)

晚霁独坐戏呈周元举刘希范许少伊同舍诸兄二首·其一

吏散无人迹,风回扫积氛。

虚凉檐际得,远响静中闻。

树色深留暝,炉烟细袅云。

此间应有句,端合与君分。

(0)

邑宰同游岘峰

胜境追游岂易寻,公馀喜得共登临。

攀萝缥缈云霄兴,夹道琮琤玉石音。

置酒但教呼我辈,题名何必刻碑阴。

篮舆归去敲明月,盛集应堪继竹林。

(0)

次韵公显赋蜡梅诗二首·其二

愁里危肠日九回,今朝愁眼为花开。

一枝斜倚向人笑,应报上林春信来。

(0)

次韵李道士观南山三首·其三

柴门无事昼慵开,杖履谁曾得得来。

隔岸野花随处发,护巢幽鸟傍林回。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林朝崧 李俊民 史浩 姚鼐 罗洪先 贺铸 周必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