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承旨省庭闱,白舫青帘出御堤。
江树嫩寒萱草雪,驿程新霁杏花泥。
赐衣紫锦裁鸾尾,归橐黄金铸马蹄。
綵侍日长多宴暇,应寻禹穴旧游题。
九重承旨省庭闱,白舫青帘出御堤。
江树嫩寒萱草雪,驿程新霁杏花泥。
赐衣紫锦裁鸾尾,归橐黄金铸马蹄。
綵侍日长多宴暇,应寻禹穴旧游题。
这首明代诗人刘炳所作的《送王待制省亲》诗,描绘了一幅宫廷与民间交融、自然美景与皇家恩赐并存的画面,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和皇家气派。
首联“九重承旨省庭闱,白舫青帘出御堤”,开篇即以宫廷的宏大背景引入,通过“九重”、“承旨”、“省庭闱”等词语,展现了王待制回乡省亲时,宫廷对其的重视与礼遇,以及其出行的壮观场面。“白舫青帘出御堤”则生动描绘了船只在御堤上缓缓前行,旗帜飘扬的景象,既体现了皇家的威严,又透露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颔联“江树嫩寒萱草雪,驿程新霁杏花泥”,转而描绘了沿途的自然风光。江边的树木在初春的寒意中显得格外清新,萱草似乎也披上了雪花般的轻纱,增添了几分冬末春初的韵味。而经过一场雨后的驿程,杏花沾满了泥土,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景象。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隐含了旅途中的变化与希望。
颈联“赐衣紫锦裁鸾尾,归橐黄金铸马蹄”,进一步展示了皇家对王待制的恩赐。紫锦制成的衣物上绣有鸾鸟图案,寓意吉祥如意;而归途中携带的黄金,则象征着财富与尊贵。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物品,形象地表现了皇家的慷慨与对王待制的厚爱。
尾联“彩侍日长多宴暇,应寻禹穴旧游题”,描绘了王待制省亲后的生活情景。在家中,他有充裕的时间享受与家人的团聚,同时也可能寻找过去的游历之地,留下新的印记。这一联表达了对王待制省亲后生活美好、充满回忆与期待的祝愿。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廷与民间的和谐共融,以及自然美景与皇家恩赐的美好交织,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和历史气息。
春宵曲宴通兰房,亭亭玉树生夜光。
绣幕遮风银烛定,纷纷妓乐俱成行。
中有燕姬善楚舞,当场可以掌中举。
翩跹喜曳鲛人绡,柔弱才胜翡翠羽。
应节依歌不自持,疾徐宛转能擅奇。
明珠盘里相错落,惊鸿天外来差池。
徊翔素腕飞香雪,虚空屡顿凌波袜。
五尺芙渠摇绿波,一片轻云荡明月。
颦容慢睇如有情,步摇条脱断续鸣。
公子歌谣惟燕燕,佳人名字只卿卿。
舞罢低回整金凤,矜娇顾影嫌钗重。
羞称十五嫁王昌,登墙三载曾窥宋。
漫将长袖拂芳尘,自是行云行雨身。
恍惚高唐梦中见,敢云平视甄夫人。
一色远连天,影澄清,有梦闲鸥先晓。
极浦易凄迷,菱花瘦,镜里眉波难扫。
相逢何处,前生曾记圆萍小。
冷落楚江魂不定,怨煞美人芳草。
是谁点出清矑,看澄澄涵碧,银奁开了。
凉露湿芙蓉,西风起、犹有采莲船到。伊人渺渺。
棹歌歇后池塘悄。
一半年华流欲尽,红叶相思多少。
一角青山侧。是何年、仙人楼阁,幽人泉石。
见说莺骖飞去久,高隐又成遗迹。
闲却了、半湖春色。
断碣残阳迷故址,短长条、杨柳烟如织。
谁问到,几时碧。清门雅望今犹昔。
拓轩窗、西泠桥畔,招来游屐。
日日置身图画里,不放酒樽吟笔。
看翠挹、峰南峰北。
笑指梅花林处士,喜旧时、明月君能识。
试吹起,一枝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