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倚啸声音远,西域参陪礼义专。
折节李阳吾未论,并驱光武孰先鞭。
东门倚啸声音远,西域参陪礼义专。
折节李阳吾未论,并驱光武孰先鞭。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叶颙对中国古代两位历史人物——石勒和佛图澄的评价。首句"东门倚啸声音远",形象地描绘了石勒豪迈的形象,他或许在东门长啸,声音传得很远,显示出他的威势和影响力。"西域参陪礼义专"则强调了石勒对待佛教的态度,他尊重并积极参与西域的佛教活动,展现了其虔诚的一面。
接下来的两句"折节李阳吾未论,并驱光武孰先鞭",诗人将石勒与汉光武帝刘秀相提并论。"折节"表示降服或改变态度,诗人认为石勒虽然在谦逊方面可能不如李阳(李阳为三国时期魏国名士),但在历史功绩上,他与刘秀(东汉开国皇帝)并驾齐驱,甚至暗示石勒的成就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赞扬了石勒的雄才大略和对佛教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历史地位的独特见解。叶颙以诗的形式,对这位北方游牧民族领袖进行了深入的历史评价。
春雪漫天密又稀,勾芒失据走灵威。
故欺贫窭冬裘尽,巧助遨游酒盏飞。
林下细花添百草,阶前轻素剪新机。
老农先解忧桑柘,九月家人当授衣。
寺按郡东南,僧尝为我谈。
初因晋大士,来获古灵龛。
历世名空在,重兴德乃堪。
先朝赐新额,此地建精蓝。
亿载扶皇统,生民息战函。
刹仍存故里,龙复止深潭。
九级惟涂甓,千梁尽架楠。
亭台各轩豁,岩谷更空谽。
殿角芝成玉,松稍露队甘。穴栖金礼鼲,池怪集神?。
可爱临冈曲,何人结草庵。
欲来寻隐逸,谁与共欢酣。
念往须勤到,登高已旧谙。
低头小城市,举目遍村岚。
静境由兹达,尘容却自惭。
常思真趣响,可抑俗饕贪。
宇宙开怀适,江山极望涵。
相邀幸多暇,命驾即追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