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寿张太尊》
《寿张太尊》全文
明 / 李之世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淑气方回暖,花光又报朝。

玄云阴垄麦,绛露洒陵苕。

岁叶丰年兆,民兴太守谣。

三辰七纬正,五雨十风调。

地表秦封旧,胜留汉使标。

暄寒气候别,耕凿土风寥。

恤纬知民隐,蒲鞭创俗刁。

兴文陶礼乐,驱惰习渔樵。

照魅狐潜镜,锄奸莠辨苗。

劬鸿遵水次,驯鹿卧山椒。

涸泽防渔竭,炊沙虑釜焦。

萑苻频汎海,刍粟为援辽。

忧国宁辞瘁,劳民亟起彫。

恩覃三户润,化洽十城饶。

已讶珠还浦,更看月应潮。

星临南极动,川到北溟朝。

杲日扶丹毂,庆云丽绛霄。

微茫仙岛近,缥缈化城遥。

河伯来呈瑞,鲛人出献绡。

海浮光冉冉,山攦指翘翘。

酌水知河润,戴星切斗杓。

竖儒何以颂,参岳奠南条。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对地方官员治理的赞美。开篇“淑气方回暖,花光又报朝”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接着“玄云阴垄麦,绛露洒陵苕”则通过云彩和露水的变化,预示着丰年的到来,体现了对自然现象与农业丰收之间的联系的深刻理解。

“岁叶丰年兆,民兴太守谣”表达了百姓对好官的期待和赞美,认为好官能带来丰年,百姓生活幸福。接下来的“三辰七纬正,五雨十风调”强调了天象与人间秩序的和谐,暗示了良好的治理能顺应天时,促进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地表秦封旧,胜留汉使标”可能是在赞美当地的历史遗迹或文化传统,显示了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而“暄寒气候别,耕凿土风寥”则进一步描述了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与农事活动,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遵循。

“恤纬知民隐,蒲鞭创俗刁”表现了官员体恤民情,以温和的方式治理,避免过度严苛的法律,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接下来的“兴文陶礼乐,驱惰习渔樵”则强调了教育与文化的推广,以及鼓励勤劳,反对懒惰的生活方式。

“照魅狐潜镜,锄奸莠辨苗”运用比喻手法,形容官员能够洞察并清除邪恶势力,保护民众免受侵害。而“劬鸿遵水次,驯鹿卧山椒”则通过自然界的动物行为,象征官员的公正与慈爱。

后半部分继续赞美官员的德行与功绩,如“涸泽防渔竭,炊沙虑釜焦”,强调了防止资源过度开发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性。“萑苻频汎海,刍粟为援辽”可能是指官员在面对自然灾害或外敌侵扰时,能够提供援助,维护社会稳定。

“忧国宁辞瘁,劳民亟起彫”表达了官员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即使身心俱疲也愿意付出。“恩覃三户润,化洽十城饶”则赞扬了其政策惠及广大民众,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最后,“星临南极动,川到北溟朝”、“河伯来呈瑞,鲛人出献绡”等句通过神话传说,进一步渲染了官员的德行与成就,仿佛连天地神灵都为之感动。“海浮光冉冉,山攦指翘翘”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象征着官员带来的积极变化。“酌水知河润,戴星切斗杓”则表达了对官员智慧与远见的敬佩。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和对地方官员治理的赞美,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社会和谐以及仁政思想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体现了对官员道德品质和治理能力的高度评价。

作者介绍

李之世
朝代:明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猜你喜欢

冬夜过云洲翁留酌因赴西池君不果

眼前期不定,万事远期难。

酒熟山人过,诗成蜡炬残。

柝声连巷动,月色满城寒。

岁晚梅花发,谁同雪里看。

(0)

寄豫章周子乾

解官君独早,南北募兵年。

烽火端㞐外,云霞高枕边。

放歌行野寺,垂钓坐江船。

剩有閒园地,开池种白莲。

(0)

送陆秀才归华亭

九月清霜下,三江白舫归。

芙蓉寒始发,鸿雁暮还飞。

自许同张翰,谁怜滞陆机。

读书沧海上,灯火映林扉。

(0)

春同陈郎中汝忠登邺城兼寄于鳞子与

有客停骖日,重城共一登。

晴烟开北渚,春色上西陵。

中论怀徐干,高风识李膺。

蓟门芳草路,千里兴堪乘。

(0)

马上赠罗山甫

有客翩翩时并马,壮游气激风霜下。

边笳声断卢龙天,塞草寒深涿鹿野。

皂雕飞从西北来,弯弓欲射空徘徊。

圣代虚名莫轻取,朔云低暗黄金台。

(0)

寓天宁寺兰上人房

宝塔何年创,相传自盛唐。

一灯留法界,片月照迷方。

山敛浮云尽,风翻贝叶香。

无生如可学,吾欲泛慈航。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