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南吕羽》
《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南吕羽》全文
唐 / 韩休   形式: 四言诗  押[支]韵

于穆浚哲,维清缉熙。肃事昭配,永言孝思。

涤濯静嘉,馨香在兹。神之听之,用受福釐。

(0)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休的作品,属于古典诗歌中的郊庙歌辞。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祭祀活动中所展现出的庄重、肃穆之情,以及对先祖的崇敬与怀念。

“于穆浚哲,维清缉熙。”开篇即以深邃和智慧的词汇,表达了祭祀时所需的心境和态度。"穆"字含有恭谨、庄重之意,而"浚"则意味着深远和渊博。"维清缉熙"则是对祭祀中保持纯净和庄严的描述。

“肃事昭配,永言孝思。”诗人在此强调了祭祀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先祖永恒不变的孝道。"肃事"指的是庄重的祭礼,而"昭配"则是指显耀先祖的美德。"永言"表达了对先祖的话语和教诲的长久记忆,"孝思"则体现了诗人对先祖的深切怀念。

“涤濯静嘉,馨香在兹。”这里描绘了一幅祭祀时清净、美好的景象。"涤濯"形容水流清澈,"静嘉"则表达了安宁之感。而"馨香在兹"则是对祭品或香气的赞美。

“神之听之,用受福釐。”最后两句诗语表达了一种祈求和期待。"神之听之"暗示着对天神或祖先灵魂的倾诉,希望他们能够聆听。"用受福釐"则是对未来所获得福泽的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古人在祭祀活动中的虔诚态度,也反映出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在这些文字中,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份超越时空的敬畏之情。

作者介绍

韩休
朝代:唐   字:良士   籍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   生辰:673年-740年6月8日

韩休(673年-740年6月8日),字良士,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凤阁舍人韩大敏之侄,洛州司户韩大智之子。韩休出身于昌黎韩氏,制举入仕,后被举为贤良,历任左补阙、主爵员外郎、中书舍人、礼部侍郎、虢州刺史、工部侍郎、尚书右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韩休受到中书令萧嵩的举荐,担任黄门侍郎、同平章事。他生性刚直,数次犯言直谏,因与萧嵩产生矛盾,被罢为工部尚书。后加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韩休病逝,时年六十八岁,追赠扬州大都督,谥号文忠。宝应元年(762年),唐肃宗又追赠
猜你喜欢

遗贾耘老蟹

黄粳稻熟坠西风,肥入江南十月雄。

横跪蹒跚钳齿白,圆脐吸胁斗膏红。

齑须园老香研柚,羹藉庖丁细擘葱。

分寄横塘溪上客,持螯莫放酒杯空。

(0)

伤蔡文仲秋闱失意四十韵

侧听秋闱榜,君名又不传。

病龙频失水,倦鸟久惊弦。

有意期行道,无人肯荐贤。

长沙伤鵩日,西狩获麟年。

失意应常理,嗟君最可怜。

双亲堂上老,三釜养中偏。

须有千茎雪,家无二顷田。

甑中尘屡起,囊乏磬长悬。

草木荒三径,埃氛满一廛。

鹑衣伤子夏,蜗舍病焦先。

雪冷袁安卧,风清靖节眠。

谩誇五色笔,不及一囊钱。

抱玉冤谁雪,沉舟恨自牵。

翼摧云外鹄,身绊驾头鹯。

愤气高冲斗,悲号下入泉。

未甘为败将,犹拟奋空拳。

文丧思投笔,胶稀欲绝弦。

悲弹三尺剑,闷钓五湖船。

迁摈当修史,雄闲合草玄。

张衡四愁什,杜甫八哀篇。

膑刖兵书作,丘穷易道编。

文人从坎坷,才子本迍邅。

得失诚由命,穷通莫怨天。

不须吟泽畔,何用饿山巅。

豹匪终藏雾,龙非久在渊。

鹄侯高定中,杨叶细须穿。

子况千人敌,身仍百善全。

平生于传癖,终日被书癫。

容貌堂堂也,胸襟落落然。

文章追贾马,德行继渊骞。

吐论昆崙决,挥毫组绣联。

字奇称草圣,句巧号诗仙。

身瘦文弥古,家贫节更坚。

士流瞻若斗,学者慕如膻。

自合升朝右,宁终死道边。

此来虽蠖屈,前去定莺迁。

邹黍当重秀,韩灰决复燃。

焚舟收后效,破釜雪前愆。

诚愿穷犹斗,何甘废中权。

未应豪杰士,憔悴老螺川。

(0)

游石仙岩次兄子宣公韵

尘埃华发换朱颜,十载重来款故关。

天下楼台春寂寂,洞中鸡犬昼闲闲。

苔深尚识曾题石,木老难寻旧戏环。

未断凡心却归去,他年飞鸟会知还。

(0)

迟晚行

少年踊跃希卿宰,迟晚徒思老江海。

吾道淹衰发渐凋,壮图销铄田今买。

文苑锋铓稍收戢,醉乡朋旧多携解。

唯有愤世嫉邪心,自计终天不能改。

(0)

石桥

万派铿鞫走电车,跨岩蚴蟉玉虹斜。

灵禽飞下传消息,五百瓯心结茗花。

(0)

蜀井

地行仙迹世难知,极数高人出数时。

隐显自通淮与蜀,兴亡谁管晋兼隋。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