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徵明侄荐授翰林兼修国史喜而赋诗》
《徵明侄荐授翰林兼修国史喜而赋诗》全文
明 / 文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红烛高烧夜着花,阿咸闻荐入京华。

银鱼佩更通仙籍,紫阁趋时草制麻。

太史名传司马氏,东山屐倒谢玄家。

书来深慰家庭庆,奕世恩光未有涯。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侄子被推荐进入京城,晋升为翰林并兼任修国史的喜悦场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侄子的才华与荣耀。

首联“红烛高烧夜着花,阿咸闻荐入京华”,以红烛象征辉煌与荣耀,夜晚的花朵则寓意侄子在夜晚的推荐下踏入京城,暗示其前程似锦。阿咸,这里指代侄子,闻荐即被推荐,入京华则表明他将前往京城,开启新的仕途生涯。

颔联“银鱼佩更通仙籍,紫阁趋时草制麻”,进一步描述侄子的官职与地位。银鱼佩是古代官员的一种标志,象征着权力与身份;通仙籍则暗示其学问深厚,如同通达仙界的学士。紫阁趋时草制麻,则形象地描绘了侄子在紫禁城中忙碌于起草诏令、文书的情景,显示其工作的重要性和繁忙程度。

颈联“太史名传司马氏,东山屐倒谢玄家”,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赞美侄子的才学与家族背景。太史名传司马氏,暗指侄子如同司马迁一样,拥有卓越的史学才能;东山屐倒谢玄家,则借用谢安东山再起的典故,赞扬侄子虽出身普通,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有望实现更大的成就。

尾联“书来深慰家庭庆,奕世恩光未有涯”表达了对侄子晋升的喜悦之情,并预祝其家族未来能够享受到无尽的荣耀与恩泽。书来深慰,意味着家人收到侄子晋升的消息后,内心充满了欣慰与自豪;奕世恩光未有涯,则寄托了对侄子及其家族未来无限荣光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典故,展现了侄子晋升的喜悦与家族的荣耀,同时也蕴含了对侄子未来无限可能的祝福与期待。

作者介绍

文森
朝代:明   字:宗严   籍贯:南直隶长洲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62-1525

文森(1462-1525),诗人进士,字宗严,南直隶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历庆云、郓城二县县令、御史、南京太仆寺少卿。正德十年(1515),进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因病未赴任。十二年二月二十二日奏准致仕,嘉靖四年(1525)卒于家,年六十四。有《中丞集》。 
猜你喜欢

次韵寄赵伯坚二首·其二

相思何处望,月阁对南堂。

念子犹记我,怀君时举觞。

可能思颍好,端是种花忙。

閒说河阳政,佳哉副所望。

(0)

次韵李晋裕教授九日见赠

满酌聊酬菊蕊黄,登高仍在太山阳。

笑谈佳节宾朋集,诗酒清欢兴味长。

倦客得閒聊欲饮,老人虽醉不成狂。

先生莫叹齑盐久,行见高才颖出囊。

(0)

己卯十二月二十日感事二首·其二

蹉跎流落已华颠,又见荆湖一岁迁。

人怯苦寒愁日短,天收残腊放新年。

园林寂历飘梅后,里巷经过爆竹前。

自料知非犹得在,潜心久学卫蘧先。

(0)

十二月十七日移病家居成五长句·其三

凭高游目快遐瞻,落日孤云与水兼。

万顷泽空供雪意,一枝梅笑破冬严。

擎苍未减飞扬兴,引满何辞斗石添。

杨柳催春兼警客,荒沟照影弄纤纤。

(0)

二月三日舣舟徐城戏呈戚郎

自嗟为客久,羁旅过淮时。

雪野挑蔬瘦,霜天暖酒迟。

流年下坡毂,万事一枰棋。

异日怀陈迹,孤舟近古祠。

(0)

夏日池上三首·其一

新蝉上树空遗蜕,野雀哺雏争小虫。

粉沾衣袖竹枝雨,香满水亭荷叶风。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