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栏干月色鲜,百花烂熳自逞妍。
昭阳殿里妆初罢,喜道名王著意怜。
十二栏干月色鲜,百花烂熳自逞妍。
昭阳殿里妆初罢,喜道名王著意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宫廷中的春夜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下宫殿的静谧与花儿的绚烂,以及宫女内心的喜悦与期待。
首句“十二栏干月色鲜”,以“十二栏干”象征着皇宫的宏伟与庄严,而“月色鲜”则渲染出夜晚月光的明亮与清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月光洒在栏杆上,映照出一片银白,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柔和的月光所覆盖,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感受。
接着,“百花烂熳自逞妍”,将视角转向了花园中的百花。春天的气息弥漫开来,各种花卉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这里的“逞妍”不仅指花朵的美丽,更蕴含了它们对生命之美的自豪与展现,仿佛在向世人宣告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繁荣。
“昭阳殿里妆初罢”,将视线聚焦于皇宫内部,特别是昭阳殿中的一位宫女。她刚刚完成妆容,此刻的心情或许既有对即将来临的宴会或活动的期待,也有对未知命运的忐忑。这种微妙的心理状态,通过“初罢”的妆容细节得以细腻地呈现。
最后一句“喜道名王著意怜”,揭示了宫女内心深处的情感。她欢喜地谈论着某位名王对她的特别关注与喜爱。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渴望,更是对被重视、被欣赏的渴望,反映了古代宫廷中女性复杂而微妙的心理状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宫廷生活的一个侧面,既有自然美景的壮丽,也有个体情感的细腻表达,是一幅生动而富有层次的画面。
谁写云山与烟水,爽气清风盈幅起。
想当解衣盘礴时,坐驱造化入笔底。
须臾削出金芙蓉,奔湍骇浪争朝宗。
元气直穿古石裂,悬流疑与银河通。
青林远近不知数,林内山房启晴户。
时清似有招隐歌,地偏不见采芝处。
我昔持节天下游,东穷海岱西梁州。
忽见斯图忆所历,江山清思何悠悠。
河东之守好奇者,特送图来索题写。
自知老大笔力微,挂一漏万语非假。
强裁长句卷还时,坐中尚觉留清飔。
仁知高怀在山水,贤守玩此应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