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妙寂院访梅》
《妙寂院访梅》全文
宋 / 陈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山寒尽日少人知,调鼎风流却在兹。

但得此君为益友,不嫌青女妒妍姿。

应愁我辈来何晚,岂共春风别有私。

不忍折枝飞减玉,留看小雨弄黄时。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miàoyuàn访fǎngméi
sòng / chén

shānhánjìnshǎorénzhītiáodǐngfēngliúquèzài

dànjūnwèiyǒuxiánqīngyán姿

yìngchóubèiláiwǎngòngchūnfēngbiéyǒu

rěnzhézhīfēijiǎnliúkànxiǎonònghuángshí

翻译
整座山因为寒冷而整日少有人知,这里的烹饪艺术却独步天下。
只要有这道菜作为好友,我不会嫌弃春寒料峭使花朵不再娇艳。
它似乎担忧我们来得太迟,难道它与春风有特别的约定不成?
我不忍心折下它的枝条,让它在细雨中慢慢凋零,欣赏那泛黄的美丽时刻。
注释
山寒:寒冷的山。
调鼎:烹饪。
风流:技艺高超。
兹:这里。
此君:指代菜肴或某道美食。
青女:古代传说中的霜神,此处指寒冷。
妍姿:美丽的姿态。
愁:担忧。
我辈:我们这些人。
春风:春天的风。
私:秘密的约定。
不忍:舍不得。
折枝:折断树枝。
减玉:失去光泽如玉的美。
小雨:细雨。
黄时:变黄的时候。
鉴赏

这首宋诗《妙寂院访梅》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描绘了山中梅花孤寂而清冷的美。首句“山寒尽日少人知”,写出了梅花生长环境的偏远与人迹罕至,更显其高洁之姿。次句“调鼎风流却在兹”以“调鼎”比喻梅花的芬芳,暗示其虽处山野,却自有风流韵味。

“但得此君为益友,不嫌青女妒妍姿”一句,将梅花比作益友,赞美其不畏严寒,且不受春雪嫉妒的坚韧之美。诗人感叹自己来访稍迟,担心未能及时欣赏到梅花的全部风采,暗示梅花与春风似乎有着特殊的默契。

最后两句“不忍折枝飞减玉,留看小雨弄黄时”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珍视和怜爱,不愿轻易折损其洁白如玉的花朵,而是期待着小雨过后,梅花在微黄的色调中更显娇媚,给人以别样的观赏体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既赞美了梅花的高洁品质,又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深热爱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作者介绍

陈宓
朝代:宋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猜你喜欢

蓦山溪

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

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

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往事知多少。

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

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

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

(0)

溪上

芦花远映钓舟行,渔笛时闻三两声。

一阵西风吹雨散,夕阳还在水边明。

(0)

望蓬莱.秦川

秦川好,一片锦纹华。

日出雨晴山色秀,月明风急水声嘉。千里净无涯。

余到此,喜庆复难加。

天祐时丰堪养道,地灵人杰不生邪。时复伴烟霞。

(0)

满庭芳.赠醴泉县任公

任公决裂,也待风流。专心道上搜求。

子细研穷,何者名为真修。

认正即心是佛,除心外、匪是良由。

无别法,便澄心遣欲,捉住猿猴。

心上纤毫不挂,更那堪,时复闲想骷髅。

自是心忘境灭,真性优游。

常常心怀恻隐,起真慈、功行圆周。

神光灿,向大罗,恣意云游。

(0)

即惠山煮茶

此泉何以珍,适与真茶遇。

在物两称绝,于予独得趣。

鲜香箸下云,甘滑杯中露。

当能变俗骨,岂特湔尘虑。

昼静清风生,飘萧入庭树。

中含古人意,来者庶冥悟。

(0)

偈颂七十六首·其三十八

恍恍惚惚,杳杳冥冥,非精非物,非佛非心。

缺齿老胡得之而不识,飏在乎嵩山之阴。

诸人还识得么,水上青青绿,元来是浮萍。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