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宿虚檐,苍云堕高栋。
日暖鱼弄姿,天晴鸟呼梦。
髣髴筼筜谷,未数蔷薇洞。
窗迎山气佳,地隔市声哄。
居然有六逸,亦岂无二仲。
分曹时对奕,课子夜犹讽。
清泉且自酌,冬笋宜修供。
匡床白发翁,笛声或三弄。
白云宿虚檐,苍云堕高栋。
日暖鱼弄姿,天晴鸟呼梦。
髣髴筼筜谷,未数蔷薇洞。
窗迎山气佳,地隔市声哄。
居然有六逸,亦岂无二仲。
分曹时对奕,课子夜犹讽。
清泉且自酌,冬笋宜修供。
匡床白发翁,笛声或三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生活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朱克恭在水竹居中的生活情趣与心境。
首句“白云宿虚檐,苍云堕高栋”,以白云和苍云的动态描绘了居所的环境,虚檐与高栋则暗示了居所的高雅与脱俗。接着,“日暖鱼弄姿,天晴鸟呼梦”两句,通过日光下的鱼儿悠游与晴空中的鸟儿欢鸣,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同时也映射出居住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髣髴筼筜谷,未数蔷薇洞”两句,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水竹居与自然景观相联系,表达了居住者对自然美的向往与追求。“窗迎山气佳,地隔市声哄”则进一步强调了居所远离尘嚣的独特之处,窗户迎接的是山间的清新之气,脚下则是喧闹城市的遥远回响,形成鲜明对比。
“居然有六逸,亦岂无二仲”引用古代文人隐士的典故,暗示朱克恭虽身处尘世,却能保持高洁的品性,享受着与古人相似的闲适生活。“分曹时对奕,课子夜犹讽”描绘了主人与友人对弈的乐趣,以及对子女的教育,体现了和谐的家庭氛围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后,“清泉且自酌,冬笋宜修供”表达了主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活的品味,清泉自饮,冬笋作为佳肴,简单而纯粹。“匡床白发翁,笛声或三弄”则以老翁的形象收尾,笛声悠扬,既是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也是对生活艺术的追求与享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水竹居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主人朱克恭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趣与对自然、家庭、友情及个人修养的深刻理解,是一幅充满诗意与哲思的生活画卷。
忽忽已九日,出门净无泥。
地偏寔斗绝,有山如会稽。
宾客后杂遝,仆夫各有携。
天风海上来,我马骄且嘶。
坡陀出险径,窈窕遵回溪。
前登郯家岭,始觉华盖低。
作者四五人,更托千层栖。
日午扣其户,不愁苍耳迷。
欲俛栖鹘巢,上陵万丈梯。
岂但畏猛虎,彷佛闻天鸡。
共燕修竹林,落日犹在西。
相看且一笑,四郊多鼓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