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寂寂近芳丛,红白相鲜对晚风。
不是名花留客久,欲酬春意语难工。
凭栏寂寂近芳丛,红白相鲜对晚风。
不是名花留客久,欲酬春意语难工。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诗人倚靠栏杆,凝视着眼前的红白芍药,它们在晚风中相互映衬,色彩鲜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这一瞬间的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这份美景的深深沉醉与欣赏。
“凭栏寂寂近芳丛”,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诗人独自一人,静静地站在芍药花丛旁,似乎在与自然进行着无声的对话。这种孤独感并非消极,而是对美好事物的纯粹追求和欣赏。
“红白相鲜对晚风”,进一步描绘了花朵的色彩与姿态。红白两色的芍药在晚风中摇曳,相互辉映,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雅。
“不是名花留客久,欲酬春意语难工。”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美景的感慨。他并不是因为花朵的名贵而停留,而是被春意盎然的景象所吸引,想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却觉得难以用言语准确地描绘出来。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语言局限性的反思,流露出诗人对艺术表达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自先生、题襟汉上,湖山风月谁主。
绿蓑画出元真子,料理钓筒茶具。
千万树、问流水桃花、春色来何处。武陵伴侣。
有旧梦盟鸥,比邻放鸭,值得故乡住。
全家隐,休认渔儿渔女。神仙眷属团聚。
海怀不尽添霞想,高唱入云诗句。
君看取、看一碧弯环,渐到天台去。胡麻饭煮。
著两两蛾眉,翛翛鸾尾,洞口扫红雨。
深黄浅白,记重阳前后。满把幽香一樽酒。
甚西风,帘卷人淡于花,能几日、花渐比人消瘦。
谁开三径望,冷艳无情,蝶梦荒寒雁来久。
红了木夫容,静女娟娟,对老去、东篱诗叟。
爱寂寞、秋容抱冬心,便十月青霜,一枝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