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河湟》
《河湟》全文
唐 / 杜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0)
注释
元载:字公辅,唐代宗时为宰相,曾任西州刺史。
大历八年(773年)曾上书代宗,对西北边防提出一些建议。
借箸:为君王筹划国事。
留神:指关注河湟地区局势。
东市:代指朝廷处决罪犯之地。
遗弓剑:指唐宪宗死,古代传说黄帝仙去,只留下弓剑。
不西巡:是指唐宪宗没有来得及实现收复西北疆土的愿望。
“牧羊”两句:这里是借苏武来比喻河湟百姓身陷异族而忠心不移。
凉州:原本是唐王朝西北属地,安史之乱中,吐蕃乘乱夺取。
闲人:闲散之人。
翻译
元载相公曾具体筹划过收复河湟,宪宗皇帝对此事关心也格外留神。
不久却见大臣身穿朝服就刑东市,皇上也突然驾崩来不及实施西巡。
河湟百姓虽然穿着戎服牧羊驱马,可是他们白发丹心仍是唐朝臣民。
只有产生于凉州的动人歌舞乐曲,流传天下在娱乐着那些富贵闲人。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曾经权倾一时的相公和君主宪宗对某物的重视与忽略,转眼间衣冠之辈东归,而军中弓剑却被遗忘。诗人通过这番描述,实际上是在反思时事变迁,世事无常。牧羊放马虽身着戎装,但白发丹心,内在的忠诚仍旧是汉臣的本色。这一切背后,是凉州那悠扬的歌舞曲,流传于世,让人听了便觉得快意逍遥。

诗中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将军事与音乐、官场与民间生活交织在一起,表达了一种超脱尘嚣的心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一代英雄功业易如过眼云烟的感慨,以及对于艺术永恒价值的赞美。

作者介绍
杜牧

杜牧
朝代:唐   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生辰:公元803-约852年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你喜欢

西轩杂题三首·其二

早风蓬勃不能凉,独卧幽轩日日长。

赖有图书慰岑寂,左抽右取略无妨。

(0)

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其十七

患难嗟予已素行,今朝滩里挽仍撑。

心乎讵敢怀尤怨,命尔何能计死生。

(0)

次韵衡州先生岁除前三日席上两绝句·其二

非无旷野堪犁具,亦有清江可钓丝。

为底崎岖衡岳路,良由寐寤竹斋时。

(0)

僧院苔

香销人寂寂,铺碧断尘埃。

积雨声初尽,高僧定未开。

冷痕穿竹去,秋阵隔泉回。

此处应长在,閒人况不来。

(0)

望云岩

不见寒山子,寒岩日欲曛。

无人到深处,众木隐孤云。

水照秋痕尽,霞明晚翠分。

孤猿啼亦在,谁向此中闻。

(0)

瑞鹤仙.母氏生朝二首

月华凝露掌。正极目鸾霄,望风鲸壤。深宫注遐想。

听点点花漏,盈盈仙仗。笙箫迎响。

降琼轮、玄云步障。

洞□扉、笑别蓬瀛,下应太平无象。俱仰。

姆仪春煦,妇节冰清,道风夷旷。三迁教养。

金阙里,玉音赏。

况传家清白,满堂朱紫,相对兰荪竞长。

待齐秦、汤沐疏封,赐灵寿杖。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