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霜高洁天意寒,扪萝石壁不作难。
跻攀古寺地陡宽,中有定僧琐玄关。
静听鸟声人意闲,六尘扫除法观还。
蓦地整履还下山,世缘禅机无两般。
风霜高洁天意寒,扪萝石壁不作难。
跻攀古寺地陡宽,中有定僧琐玄关。
静听鸟声人意闲,六尘扫除法观还。
蓦地整履还下山,世缘禅机无两般。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赭亭山白云寺的参访体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禅宗思想的融入,展现了诗人对宁静与超脱的追求。
首句“风霜高洁天意寒”,以风霜的高洁象征着自然界的纯净与严寒,暗示了环境的清冷与内心的沉静。接下来“扪萝石壁不作难”则表达了攀登过程中的轻松与自在,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没有任何障碍。
“跻攀古寺地陡宽”描述了向上攀登至古寺的过程,虽然山路陡峭,但视野开阔,暗示了心灵的提升与视野的拓宽。接着“中有定僧琐玄关”点明了寺庙中僧侣的修行生活,以及他们内心的平静与专注。
“静听鸟声人意闲”通过听鸟鸣声来感受内心的宁静,鸟声成为连接自然与心灵的桥梁。最后“六尘扫除法观还”意味着在去除外界干扰后,回归内心深处的法观,即对宇宙真理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蓦地整履还下山”描绘了诗人从山顶返回时的瞬间,仿佛在这一刻,他与世界达成了某种和谐与统一。“世缘禅机无两般”则总结了整个体验,强调了无论身处何境,内心的禅机与世界的关系都是相通的,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与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禅宗思想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超脱与内在智慧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深刻体悟。
天生蒲葵作凉箑,野人乍见呼棕叶。
柄端出叶叶作摺,里棱外棱刚鬣鬣,中攒边展凤翎接。
边际筠丝压妥贴,通体天成此人合。
汉宫纨素出剪裁,南阳白羽须编排。
丹青组绣却走避三舍,纸屏石枕尚觉非全才。
先生南海我北海,一叶轻凉为谁采。
翩然乘风致我傍,簟几一时颜色改。
君今去我向闽关,扇亦收藏箧笥间。
明年把扇京尘里,相忆千山重万山。
初日杲杲射北堂,流辉弄影照明珰。
堂前兰玉芬以芳,青霞织帔鬓有霜。
含饴映日坐堂隍,海桃实成花又发。
蓬莱水清尘污袜,啼乌声乾山月阙。
东望银台路明灭,天下同心泪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