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周处台同王溯山作》
《登周处台同王溯山作》全文
清 / 吴敬梓   形式: 古风

高台多春风,旭日照彼岨。

揽袂试登临,怀古遥踟蹰。

昔者周孝侯,奋身三恶除。

家本罨画溪,折节此读书。

古今同一辙,与君皆侨居。

工愁吴季重,深情王伯舆。

抗志慕贤达,悠悠千载馀。

(0)
注释
高台:高高的平台。
春风:温暖的春风。
旭日:早晨的太阳。
岨:险峻的山岭。
揽袂:挽起衣袖。
怀古:怀念古代的事迹。
周孝侯:历史人物。
罨画溪:风景优美的溪流。
侨居:寄居他乡。
吴季重:人名,可能象征忧郁的人。
王伯舆:人名,可能象征深情的人。
抗志:高尚的志向。
贤达:有德行且显贵的人。
翻译
高台上吹拂着春风,朝阳照亮了那峻岭。
我挽起衣袖尝试登高远望,怀旧之情让我不禁徘徊。
昔日的周孝侯,挺身而出消除三大罪恶。
他的家族源自美丽的罨画溪边,他在这里刻苦读书。
古今的道理并无不同,你我都是异乡客。
吴季重工于忧思,王伯舆情感深沉。
他志向高洁,仰慕贤能之人,这样的精神跨越千年。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高台,感受春风和旭日之美景的境况。通过对周孝侯奋身除害的怀念,以及家本罨画溪、折节读书的情趣,表达了古今同一辙、与朋友共侨居的情谊。同时,也流露出对吴季重、王伯舆等人的深情及对贤者的慕仰之情。

诗人运用“高台”、“旭日”、“怀古”、“遥踟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通过“奋身三恶除”的叙述,传达了对历史英雄事迹的崇敬之情。而“家本罨画溪,折节此读书”则表明诗人渴望通过阅读古籍来继承和发扬文化。

在“古今同一辙,与君皆侨居”的叙述中,诗人强调了与友人的情谊,以及对共同的文化根源的认同。最后,“工愁吴季重,深情王伯舆”表达了对朋友深厚的情感,而“抗志慕贤达,悠悠千载馀”则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和高尚品格的追求与向往。

整体而言,此诗以其深邃的历史情怀、浓郁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沉感受,构筑了一幅古典文学中的美丽图景。

作者介绍
吴敬梓

吴敬梓
朝代:清   字:敏轩   号:粒民   籍贯:安徽省全椒   生辰:1701—1754年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猜你喜欢

山行

雨后秋山翠满坡,行行翘首望嵯峨。

斜通线路人踪少,饥下巉岩虎迹多。

万树声乾黄叶堕,一筇影曳白云过。

天将薄暝思投宿,喜听归樵隔水歌。

(0)

落叶·其二

倚阑小立怕轻寒,极目长天雁路漫。

古木因风秋籁急,空庭咽月笛声酸。

情移故国飘零久,叶写新诗仔细看。

汉苑哀蝉初罢曲,也随流水到江干。

(0)

忆母

钗裙犹未改,作妇岂忘箴。

勉遂阿姑意,恐劳慈母心。

晨昏知礼拙,教养念恩深。

谁谓归宁好,翻教泪满襟。

(0)

秋夜·其二

独向东篱下,潇然酒一尊。

日沈暗蕉影,风静妥花魂。

久客渐成故,旧书还复温。

徘徊未归去,新月又黄昏。

(0)

咏史·其八

廷杖初收谴诏来,国家元气久摧颓。

不须苦说茄花酷,璁萼当年是祸胎。

(0)

井臼·其一

井臼亲操强自持,囊空如洗少人知。

最怜儿女同时病,药石温凉独主持。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