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宝镜堂夜坐》
《宝镜堂夜坐》全文
明 / 何吾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满寺僧都熟睡归,三更米熟想传衣。

西斋尚有孤灯客,欲上堂前话密微。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夜宝镜堂内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思绪。

首句“满寺僧都熟睡归”,描绘了一幅僧人们在夜晚归寝的画面,整个寺庙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只有偶尔的呼吸声和脚步声打破这份寂静。这句诗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祥和的氛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深沉。

次句“三更米熟想传衣”,将时间具体化为三更时分,此时夜已深,人们大多已入梦乡。诗人在此刻却想到了“传衣”的情景,即在寒冷的夜晚,僧人们相互传递衣物以保暖。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僧侣间的互助精神,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简朴、互相关怀的态度。同时,这里也暗含了诗人对于僧侣生活状态的深刻理解与同情。

第三句“西斋尚有孤灯客”,点出了在如此宁静的夜晚,西斋里还有一位孤独的访客。这位访客的存在打破了夜的寂静,使得整个画面不再那么空旷,增添了一份人情味。这里的“孤灯”不仅照亮了访客的路途,也象征着知识、智慧或心灵的指引,为夜行者提供了希望与安慰。

最后一句“欲上堂前话密微”,表达了访客想要与僧侣进行深入交谈的意愿。这里的“密微”可能指的是微妙、深奥的道理或是内心深处的感悟。这句话不仅展现了访客的求知欲和对智慧的渴望,也暗示了僧侣们在夜晚传授知识、引导心灵的神圣职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宝镜堂内的场景,展现了僧侣们的生活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知识、智慧的追求。它不仅是一幅静谧夜晚的画卷,更是对僧侣精神世界的一种赞美与探索。

作者介绍

何吾驺
朝代:明

明广东香山人,字龙友,号家冈。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少詹事。崇祯六年擢礼部尚书,旋入阁,与首辅温体仁不协,罢去。南明隆武帝召为内阁首辅。闽疆既失,赴广州,永历帝以原官召之,引疾辞去。有《宝纶阁集》。
猜你喜欢

消寒十咏.思佳客·其八煮酒

酝酿糟仙学杜康。生嫌味烈熟尤芳。

银屏金鼎谙时煮,黄菊青梅别样香。

寒可敌,醉堪乡。不愁斗费十千偿。

需时惯把貂裘换,风雪床头一瓮藏。

(0)

沁园春.题柳如是小像

彼美人兮,河东旧氏,名姓争传。

问底事蛾眉,爱才念切,改装巾帻,择士心坚。

翠袖相投,红裙难认,老去尚书已可怜。

休记取,恁茸城诗句,久地长天。

只今回首当年,蓦京口、扁舟桴鼓阗。

更不较顾娘,泥涂容面,羞它卞女,泪洒兰笺。

道服随身,青丝毕命,含笑章台质独捐。

尤堪叹,便青楼如许,若个名全。

(0)

望江南.江南词六首·其三

江南好,烟雨暗春山。

市上樱桃红带露,开园软笋绿堆盘。柳拂画阑干。

(0)

凤栖梧·其二

此日披图思旧景。三十年来,多少沧桑境。

枫落吴江诗句冷,几人唤不吟魂醒。

落落曾楼孤鹤影。听惯秋声,岁岁西风紧。

久矣清才推绝顶,萧萧飒飒空千顷。

(0)

沁园春.题蒲塘女史邹怀洁画菊

纸上幽花,闺中妙手,点染多姿。

是目空桃李,留心晚节,情耽泉石,寄兴陶诗。

不屑争春,应同倚竹,秋遍荒山人未知。

机窗畔、启琉璃砚匣,香露淋漓。云屏一幅相宜。

觉巧极、金针总未奇。

看纷披数叶,微分翠黛,萧疏几朵,淡研红脂。

耐冷襟怀,凌霜品格,想见拈毫欲写时。

分明似、是清风林下,霁月东篱。

(0)

题霁峰园十八景.浪淘沙·其八平台擪笛

极望总玲珑。似在云峰。横吹一曲月明中。

片片梅花何处落,响入高空。古调许谁同。

跨鹤仙翁。飘然亦欲御天风。

十指寒生双袖薄,唤醒蛟龙。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