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平至孟陬,丽谯春再颁。
齐民拨不开,杂遝来如山。
农家卜休咎,多以觳觫观。
颇闻举体赤,其咎为燥乾。
又云尾角白,亦虑冬祁寒。
吾惫不能耕,对之发长叹。
平生愿丰心,虽老犹如丹。
方兴西畴务,稍觉南船悭。
展转夜少眠,呕噎晨废餐。
敢望馀粮栖,渐恐拾穗难。
陛下仁如天,役简税赋宽。
临遣皆循良,黜削先饕残。
一丽丹书内,孰若青史间。
仆方侪民伍,谁为语县官。
嘉平至孟陬,丽谯春再颁。
齐民拨不开,杂遝来如山。
农家卜休咎,多以觳觫观。
颇闻举体赤,其咎为燥乾。
又云尾角白,亦虑冬祁寒。
吾惫不能耕,对之发长叹。
平生愿丰心,虽老犹如丹。
方兴西畴务,稍觉南船悭。
展转夜少眠,呕噎晨废餐。
敢望馀粮栖,渐恐拾穗难。
陛下仁如天,役简税赋宽。
临遣皆循良,黜削先饕残。
一丽丹书内,孰若青史间。
仆方侪民伍,谁为语县官。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立春时节的艰辛生活和对丰收的渴望。开篇“嘉平至孟陬,丽谯春再颁”写出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但随后的“齐民拨不开,杂遝来如山”却展示了农民们因连绵不断的小雨而耕种受阻的困境。诗人通过“农家卜休咎,多以觳觫观”表达了对收成情况的担忧和观察,并在接下来的句子中提到了一些自然现象,如牛只的颜色变化,被用来推测是否会有干旱或严寒的天气。
“吾惫不能耕,对之发长叹”表达了诗人对农民无法耕作而发出深长的叹息。尽管年事已高,但对于丰收的愿望依旧如同丹青不减,这从“平生愿丰心,虽老犹如丹”中可见一斑。紧接着,“方兴西畴务,稍觉南船悭”写出了农民们对耕种工作的投入和对南方来船带来的物资短缺的担忧。
诗人在“展转夜少眠,呕噎晨废餐”中描述了农民们因为忙碌而难以得到充分休息,以及早晨因疲惫而无心进食的情况。他们对于将来能否有剩余粮食存储表示出担忧,并对那些贪婪的官吏感到不满。
最后,诗人通过“陛下仁如天,役简税赋宽”表达了对皇帝仁慈和减轻徭役与赋税的希望。同时,也希望能够有公正无私的地方官员,而不是那些只顾自己贪图私利的人。这一愿望在“临遣皆循良,黜削先饕残”中得到了体现。
诗中的最后两句“一丽丹书内,孰若青史间。仆方侪民伍,谁为语县官”则是诗人表达了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被载入史册,并期待有人能替农民发声,向那些不公正的官吏们说明真实情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农业生产的关怀,以及对于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追求。
重阳师父,预指南京。果然得赴蓬瀛。
四假凡躯弃下,真性超升。
浚仪桥边出现,劝臧公、早做修行。
垂教语,遮性命事大,名利休争。
更有登州大薛,在终南一遇,端的分明。
刘蒋张翁得药,身体康宁。
昆明池西人见,向空中、舞袖轻轻。
因得道,做神仙,久视长生。
和公师叔,猛悟良缘。弃官纳印休权。
远俗终南山下,庵盖茅椽。
身披麻衣纸袄,乐清闲、笑傲林泉。
怀美玉,便韬光隐迹,二十馀年。
因甚山侗侍奉,遇风仙曾说,活底神仙。
端的非常辞世,满室祥烟。
经年忽然空里,便贻子、画钓诗篇。
专诫我,莫教失见,休要夸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