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河迎驾毕招来,奔走宣劳实壮哉。
一百年前此关外,却看颓废有屯台。
隔河迎驾毕招来,奔走宣劳实壮哉。
一百年前此关外,却看颓废有屯台。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古北口即景抒怀的情境。首句“隔河迎驾毕招来”,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迎接皇帝驾临的盛大场面,仿佛能听到马蹄声与欢呼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庄重而热烈的氛围。次句“奔走宣劳实壮哉”,赞扬了参与接待活动的人们不辞辛劳、全力以赴的精神,彰显了他们的奉献与勇气。
接下来,“一百年前此关外,却看颓废有屯台”两句,通过时空转换,将读者的目光拉回过去,对比今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这里提到的“屯台”,可能指的是古代用于屯兵或瞭望的建筑,如今看来已显颓败,与前文的热闹场景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时代的更迭和人事的沧桑。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当时的盛况,还蕴含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人文情怀。
西雍拜颜色,振鹭俱分行。
绣衣浙江滨,再上君子堂。
首尾二十载,持橐侍明光。
厌看南朝山,易绾吴兴章。
煌煌朱两轓,照我梓与桑。
怪我衫始青,怜我鬓已苍。
颇复见劳苦,感慨激中肠。
向来官如泥,葡萄换西凉。
剪翎但鸣悲,坐阅百鸟翔。
公为世良师,医国有禁方。
颇闻药笼中,臭味久已尝。
小草存远志,未用出声妨。
采掇公弗疑,结根稔风霜。
庭前百个竹,眼见三陨箨。
不知如许久,已复东行橐。
君初无住想,脱去亦不恶。
官身等出家,随牒即行脚。
笑傲云烟间,何适非至乐。
嗟我独奈何,生理自窘缚。
四十三年非,酝造此大错。
从今便上上,万事付莫莫。
张公留衣钵,绿蓑与青箬。
会当老扁舟,相与同啐啄。
更看后五日,放过前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