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似长松特秀冬,青蒿安敢与松同。
高于岱顶谁曾览,远若河源未易穷。
历块岂无追电骏,步虚疑有架天虹。
吾诗直犹砖抛耳,载宝而归所得丰。
公似长松特秀冬,青蒿安敢与松同。
高于岱顶谁曾览,远若河源未易穷。
历块岂无追电骏,步虚疑有架天虹。
吾诗直犹砖抛耳,载宝而归所得丰。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仓使和诗出奇不穷再次韵四首(其四)》。从诗中的意境和用词来看,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自己才华和诗歌创作的自信与豪情。
"公似长松特秀冬,青蒿安敢与松同。"
这两句以比喻的手法,将“公”(即作者或诗人)比作长松,用“特秀”形容其独特的才华和风貌,并通过对比,以示自己并不惧怕其他诗人的挑战,显示出一种不凡的气势。
"高于岱顶谁曾览,远若河源未易穷。"
这两句则描绘了作者诗歌的高度和深度,如同高耸入云的岱山之巅,或者如同长河的源头,难以穷尽,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作品无垠的信心。
"历块岂无追电骏,步虚疑有架天虹。"
此处“历块”、“步虚”等词汇,显示出作者在创作时的自由和超脱,以及对传统形式的突破和创新,如同追逐迅猛的电光,或是在虚空中搭建起一座通向天际的彩虹。
"吾诗直犹砖抛耳,载宝而归所得丰。"
最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诗歌的自豪和满足,将其比作抛掷砖石般自然而不加雕琢,同时也如同携带着宝藏回归,感受到创作的丰厚收获。
整首诗充分展现了刘克庄在诗歌创作上的自信与才华,以及他对于传统形式和技巧的掌握与超越。通过这样的表述,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豪放与创新精神。
去岁出蜀初东游,峨舸大艑下荆州。
便风转头五百里,吟啸已在黄鹤楼。
戏拈铁笛吹出塞,水涌月落鱼龙愁。
明朝喧传古仙过,碧玉带束黄絁裘。
岂知一官自桎梏,簿书期会无时休。
丰城宝剑已化久,我自吐气冲斗牛。
洞庭四万八千顷,蟹舍正对芦花洲。
速脱衣冠挂神武,散发烂醉垂虹秋。
我登青城山,云雨顾在下,月色缟岩谷,欲睡不忍舍。
明朝下半岭,颇怪哀湍泻,山麓云未归,平地泥没踝,乃知宿处高,所恨到者寡。
有客谈泰山,昔尝宿石室,夜分林采变,阳谷看浴日,九州皆片麈,盛夏犹惨栗。
我闻思一往,安得飞僊术?
但愿齐鲁平,东封扈清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