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尚微雨,惊风森万木。
白云度岭来,悠然止林麓。
细径倚山开,策崄凌重谷。
一鸟啼林端,萧然天地肃。
寒湍涤宿滓,御风振筇竹。
至理足人心,触境即来复。
心忘境亦忘,何私相起伏。
早起尚微雨,惊风森万木。
白云度岭来,悠然止林麓。
细径倚山开,策崄凌重谷。
一鸟啼林端,萧然天地肃。
寒湍涤宿滓,御风振筇竹。
至理足人心,触境即来复。
心忘境亦忘,何私相起伏。
这首清代劳权的《古意》描绘了一幅清晨山行的清新景象。首句“早起尚微雨”点明了时间与天气,透露出诗人早起时的宁静氛围。"惊风森万木"则写出风吹树木的动态,暗示了山林的生机与活力。
接下来,“白云度岭来,悠然止林麓”描绘了云雾缭绕,如诗如画,白云悠然停驻在山脚,增添了神秘与静谧。"细径倚山开,策崄凌重谷"描述了山路险峻,诗人沿着蜿蜒小径前行,展现了坚韧与探索的精神。
“一鸟啼林端,萧然天地肃”以鸟鸣声衬托出环境的寂静,天地间弥漫着萧瑟之感,也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寒湍涤宿滓,御风振筇竹"写溪流洗涤心灵,诗人乘风轻摇竹杖,心境得以净化。
最后两句“至理足人心,触境即来复”表达了诗人通过山行领悟到的哲理,即顺应自然,心境平和,真理自在心中,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引发内心的共鸣。"心忘境亦忘,何私相起伏"进一步强调了心无挂碍,物我两忘的境界,展现出诗人超脱世俗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早行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哲理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愁霖何富晴,怪雪忽已积。
狂飞九月晦,无乃太急迫。
宁当大庭贺,终作虚檐滴。
不知堆为盐,但未大于席。
为祥或为灾,众口纷籍籍。
已闻半月前,何论一日隔。
愁吟欲附火,块坐惟面壁。
得无袁安僵,除是张华识。
饱食亦已多,敢恨斋房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