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含夜色迷修竹,雁带秋声落晚沙。
不是胸中有云梦,只应悽恻满天涯。
烟含夜色迷修竹,雁带秋声落晚沙。
不是胸中有云梦,只应悽恻满天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傍晚湖上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情感。首句“烟含夜色迷修竹”,以烟雾缭绕、夜色朦胧的氛围开始,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而神秘的世界,修竹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迷离之美。次句“雁带秋声落晚沙”,则通过大雁南飞、秋声入耳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季节更替的氛围,大雁的飞行与落地声,仿佛是秋天的信使,带来了季节的变迁。
后两句“不是胸中有云梦,只应悽恻满天涯”,则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流露。这里的“云梦”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广阔世界或理想追求,而“悽恻”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也暗示了他对生活、自然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深刻表达,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郁的意境,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命、宇宙的哲思。
吴淞江在吴城东,江头林木何青葱。
汾阳后人住林下,高堂不与时人通。
堂中慈母登寿考,八十春秋未为老。
簪中白发千丈长,镜里朱颜四时好。
降神之日近早秋,藕花风轻残暑收。
长筵广席盛罗列,驼峰凤髓皆珍羞。
贤子贤孙綵衣舞,玉树芝兰何楚楚。
座中贺客半诗人,琳琅大振珠玑吐。
酒酣笑指婺女星,共祝寿考还康宁。
瑶池蟠桃再结实,遐算直儗三千龄。
我与君家交最厚,南望乡山重回首。
安得还乡与寿筵,岁岁年年祝慈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