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平溪桥,波翻蓼花乱。
斫竹编青篮,门前开蟹簖。
野水平溪桥,波翻蓼花乱。
斫竹编青篮,门前开蟹簖。
这首明代诗人王叔承的《雨后杂兴三首(其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画面。首句“野水平溪桥”,写出了雨后溪水上涨,与溪桥相平,展现出水乡的湿润与宁静。次句“波翻蓼花乱”,通过“波翻”和“乱”字,描绘了雨后水面泛起涟漪,蓼花在水中摇曳的动态景象,富有生机。
接下来,“斫竹编青篮”,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农人日常生活的场景,他们砍伐竹子,精心编织成实用的青竹篮,体现了农耕文化的质朴和勤劳。最后一句“门前开蟹簖”,则点出季节特色,蟹簖是捕捉螃蟹的设施,门前设置蟹簖意味着秋季捕蟹的时节,也暗含着丰收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雨后江南水乡的田园生活图景,既有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又融入了民间劳作的细节,展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深深热爱和细腻观察。
夜饮归常晚,朝眠起更迟。
举头中酒后,引手索茶时。
拂枕青长袖,欹簪白接蘺。
宿酲无兴味,先是肺神知。
隼旟归洛知何日,鹤驾还嵩莫过春。
惆怅香山云水冷,明朝便是独游人。
东川已过二三春,南国须求一两人。
富贵大都多老大,欢娱太半为亲宾。
如愁翠黛应堪重,买笑黄金莫诉贫。
他日相逢一杯酒,尊前还要落梁尘。
素屏素屏,胡为乎不文不饰,不丹不青?
当世岂无李阳冰之篆字,张旭之笔迹?
边鸾之花鸟,张璪之松石?
吾不令加一点一画于其上,欲尔保真而全白。
吾于香炉峰下置草堂,二屏倚在东西墙。
夜如明月入我室,晓如白云围我床。
我心久养浩然气,亦欲与尔表里相辉光。
尔不见当今甲第与王宫,织成步障银屏风。
缀珠陷钿贴云母,五金七宝相玲珑。
贵豪待此方悦目,晏然寝卧乎其中。
素屏素屏,物各有所宜,用各有所施。
尔今木为骨兮纸为面,舍吾草堂欲何之?
嵌巉嵩石峭,皎洁伊流清。
立为远峰势,激作寒玉声。
夹岸罗密树,面滩开小亭。
忽疑严子濑,流入洛阳城。
是时群动息,风静微月明。
高枕夜悄悄,满耳秋泠泠。
终日临大道,何人知此情。
此情苟自惬,亦不要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