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
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
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
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
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节夜晚赏月的美丽景象和情感体验。开篇“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表达了平时的十五夜虽然也是满月,但与中秋相比并不那么引人注目。而“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则强调了中秋之夜月亮更为圆满,美景胜过其他任何夜晚。
接着,“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用鲜明的语言描绘出月光如水般清澈,月轮皎洁无瑕,无一丝烟雾。这里的“凝”字形象地表达了月亮透彻明净,如同凝聚着露珠一般。
最后,“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则是对赏月传统的点题,同时也蕴含了一种时光流转、岁月更迭的情感。每逢佳节,人们总会不约而同地仰望夜空,怀着相同或不同的心愿,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
整首诗语言简洁优美,意境深远,既描写了中秋月色的壮丽,又流露出作者对传统节日情感的沉醉。
冰玉溪山,烟霞城郭,白云晚簇黄堂。
皇华亭畔,绿水带浮梁。
共道贤明太守,真国器、风节文章。
车下来,桑麻遍野,弦诵满江乡。
古人谁得似,龚为渤海,堪在渔阳。
览从前青史,何负循良。
一郡难淹骥足,冲霄汉、自属鸾凰。
遥瞻望、紫薇楼下,添得个神仙郎。
云影轻蘋袅,雨丝残桂香。
鸥烟浮远屿,渔火乱横塘。
江上青山如画,最喜尽入蓬窗。邗沟衰柳啼妆。
何处弄丝簧。万里滇南客,筑室老莼乡。
淋漓翰墨,凤流不数齐梁。
想芜城夕照,紫萸翠袖,登高倾尽菊花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