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坡》
《东坡》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0)
注释
野人:泛指村野之人;农夫。
荦确:怪石嶙峋貌,或者坚硬貌。
铿然:声音响亮貌。
翻译
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
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清净的夜晚景象,诗人通过对月色和行人的描述,展现了自己超脱尘世、享受独处的意境。首句“雨洗东坡月色清”中,“雨洗”两字生动地表达了雨水冲刷后天气的清新,而“东坡月色清”则是对月亮明净的描写,既点出了地点,也烘托出夜晚的宁静。

接着,“市人行尽野人行”一句,将城市中的喧嚣与乡间的寂寞形成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于繁华与寂寞之间选择的倾向。这里的“市人”和“野人”,实际上是两种生活状态的象征,而诗人显然更偏好于后者。

最后两句,“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则透露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这里的“荦确坡头路”指的是不平坦的小路,而“莫嫌”表达了一种豁达的心态;“自爱铿然曳杖声”中的“铿然”形容手杖击地的声音,“自爱”则表明诗人对这种简单生活的喜悦和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他对于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向往。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明卿与诸君过澹圃分韵得穷字

无辖何须畏孟公,家园不腆有春风。

昼长榆影傀俄后,溪静人声杳霭中。

奏我朱弦吴楚合,感君青眼弟兄同。

兴来俗物难轻败,源隐桃花未怕穷。

(0)

子厚王孙再寄新文有答

一片春云五色翰,开来字字吐琅玕。

亦知唐叔成圭易,不放长沙舞袖宽。

宅近南阳龙好卧,台偏江左凤难看。

君知此道千秋贵,试把微言问子桓。

(0)

己卯元日雪中小饮试笔时以除夕立春

柴门爆竹不须催,病怯流年又一回。

已遣黄鸡驱腊去,真成白雪和春来。

盘中传菜犹疑柏,庭际封条总是梅。

任使台官傅酒诰,可能兹日废衔杯。

(0)

子厚宗侯贻书及诗见赠赋此奉答

结得双缄学鲤形,商歌欲读更愁听。

龙当倦雨须名伏,鸿不高空可字冥。

纵许平原求自试,宁如中垒罢传经。

当年却悔无休汝,谁似君家眼代青。

(0)

胡元瑞见赠之作推挹过甚聊此奉答兼识赏怀·其二

代兴天地有词坛,国士谁能不让韩。

一字已知追古易,千秋宁复叹才难。

天横削壁闽山住,溪带流云瀫水寒。

此地由来饶八咏,阳春可许和人看。

(0)

宗良国将以近作见示且致知己之感有答一章

行卷初开喜欲狂,看来字字挟风霜。

那从帝子鸣銮玉,且学书生看屋梁。

忆旧明珰投汉渚,怜才清梦绕吴阊。

知君岂少南州誉,误信王生齿舌香。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