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昔宣和际,公来射策初。
独陈天下事,不负古人书。
宣室方前席,苍生欲奠居。
黑头成奄忽,天意果何如。
伊昔宣和际,公来射策初。
独陈天下事,不负古人书。
宣室方前席,苍生欲奠居。
黑头成奄忽,天意果何如。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吴芾所作,名为《挽范丞相五首(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对古人智慧的尊重。
"伊昔宣和际,公来射策初。"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场景,"伊昔" 表示过去的时光,而"宣和" 指的是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这个时代被认为是宋朝的一个盛世。"际" 通常指的是时间或境遇的转换点,这里可能暗示着一个新旧交替的历史节点。而"公来射策初"则表明诗人朋友来到这里,准备参与科举考试,以展示其才华和抱负。
"独陈天下事,不负古人书。" 这两句展现了诗人的胸怀与抱负。"独陈" 意味着独立地陈述或提出,而"天下事" 则包括国家大计、世态万象在内,表明诗人不仅关注个人的命运,还要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负古人书" 强调了对前贤智慧的尊崇与继承,即便是新时代,也不能忘记并背弃古代圣贤留下的宝贵知识和智慧。
"宣室方前席,苍生欲奠居。"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庄重的氛围。"宣室" 指的是宽敞明亮的房间,而"方前席" 则是指正对面的座位,这里可能暗示着一种正式或重要的会面。而"苍生欲奠居" 表达了一种渴望稳定安宁生活的心情,"苍生" 指的是普通百姓,而"奠居" 则意味着希望能够有一个安定的栖身之所。
"黑头成奄忽,天意果何如。"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和对天命的质疑。"黑头" 指的是普通百姓,而"成奄忽" 则表达了一种突然、仓促的情形,这里可能是指外界突发事件或变故。而"天意果何如" 则是一种哲学上的追问,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于未来命运的不解和对上天安排的疑惑。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诗人的历史责任感、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以及个人在时代变迁中的迷茫与困惑。
半生走三吴,问舍如捕风。
敢辞百尺楼,高卧愧元龙。
向来江道人,卜宅湖山中。
安知三十年,忽如化人宫。
苍云翳修竹,飞阁凌春空。
主人两鬓霜,驱车大河东。
岂念五亩园,方作万里封。
而我志幽独,长年羡冥鸿。
翻无容足地,茅茨剪蒿蓬。
生别万里馀,会面终有期。
死别不转眸,一朝千古非。
白日光在天,玄阴閟泉扉。
盈盈闺中秀,土化成枯骴。
冠笄共甘苦,谓见素发垂。
那知死生变,不待桑荫移。
室有病时菌,箧有嫁时衣。
了了眼中事,闲妆静容仪。
垂杨手曾折,为我当春稀。
迅流无回波,落英无还枝。
空房阒无迹,新坟草离离。
伤心北门道,同来不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