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经声学点头,披鳞带甲半沉浮。
须髯直驾潮初度,骨力犹翻水未流。
蓑笠不惊江上钓,飞鸣空狎浪中鸥。
云行万顷毫光射,展翮风生十二洲。
曾听经声学点头,披鳞带甲半沉浮。
须髯直驾潮初度,骨力犹翻水未流。
蓑笠不惊江上钓,飞鸣空狎浪中鸥。
云行万顷毫光射,展翮风生十二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首句“曾听经声学点头”,以“经声”象征佛法的教诲,仿佛在山间回响,引人深思。接着,“披鳞带甲半沉浮”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山峦比作披着鳞甲的巨兽,在水中或浮或沉,形象地展示了山的雄伟与动态之美。
“须髯直驾潮初度,骨力犹翻水未流”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峰直插云霄,仿佛驾驭着潮水初起之势,展现出山的坚韧与力量,即使在未真正激起波澜之时,也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这种对山的描绘,既有视觉上的震撼,也有精神上的启示,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与神秘。
“蓑笠不惊江上钓,飞鸣空狎浪中鸥”则转而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渔夫的蓑笠在江边静待,鸥鸟在浪中自由飞翔,两者虽各有所为,却无丝毫冲突,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默契与和谐。这种和谐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了心灵的相通与宁静。
最后,“云行万顷毫光射,展翮风生十二洲”两句,以云的飘动和翅膀的展开,象征着广阔天地间的无限可能和生命的活力。云的光芒照射万里,翅膀扇动之处,似乎能吹拂过十二洲,寓意着诗人对宇宙之大、生命之美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和谐共生、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明代诗歌中的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