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节恩偏重,监州念远黎。
江通黔部左,山拥石门西。
民赋收桐布,公庭下竹鸡。
殊方看藻绣,何但冉家溪。
握节恩偏重,监州念远黎。
江通黔部左,山拥石门西。
民赋收桐布,公庭下竹鸡。
殊方看藻绣,何但冉家溪。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的《送黄明府谪判奉议州》。诗中描绘了对友人黄明府被贬至偏远奉议州的深切关怀与不舍之情。
首联“握节恩偏重,监州念远黎”,表达了对黄明府被任命为监州官职的特殊恩宠,同时也流露出对其远赴边疆的担忧与牵挂。这里的“节”指代官印或符节,象征着权力与责任,“黎”则指百姓,体现了对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
颔联“江通黔部左,山拥石门西”,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黄明府即将前往的奉议州地理位置的偏远与险峻。黔部左和石门西分别指代奉议州的方位,通过江水与高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远离繁华、充满挑战的环境氛围。
颈联“民赋收桐布,公庭下竹鸡”,进一步展示了黄明府即将面对的工作环境。民赋收桐布,可能是指当地百姓的赋税收入主要来源于桐木的采集与加工;公庭下竹鸡,则可能是对黄明府在处理政务时需要面对的复杂情况的一种隐喻,暗示了地方官面临的各种挑战与困难。
尾联“殊方看藻绣,何但冉家溪”,表达了对黄明府此行的祝愿与期待。殊方看藻绣,意味着在遥远的地方也能看到繁花似锦的美好景象,暗含了对黄明府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保持乐观与积极态度的期望。何但冉家溪,则是对黄明府此行目的地的再次强调,同时也寄寓了对黄明府能在艰难环境中依然保持坚韧不拔精神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明府被贬至偏远地区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与对其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友情、责任与理想追求的深刻理解。
倦整摩天翼。
笑归来、点画亭台,按行泉石。
落落元龙湖海气,更著高楼百尺。
收揽尽、水光山色。
曾驾飙车蟾宫去,几回批、借月支风敕。
斯二者,惯相识。
玲珑窗户青红湿。
夜深时、寒光爽气,洗清肝膈。
似此交游真酒落,判与升堂入室。
有万象、来为宾客。
不用笙歌轻点涴,看仙翁手搦虹霓笔。
吟思远,两峰碧楼对两峰甚奇。
席作此风送行春步。
渐行行、山回路转,入云深处。
问讯花梢春几许,半在诗人杖屐。
点点是、祥烟膏露。
中有瑶池千岁种,整岩妆、来作巢仙侣。
相妩媚,试凝伫。
风流座上挥谈尘。
更多情,多才多调,缓歌金缕。
趁取芳时同宴赏,莫惜清樽缓举。
有明月、随人归去。
从此一春须一到,愿东君、长与花为主。
泉共石,闻斯语。
自扫梅花下。
问梢头、冷蕊疏疏,几时开也。
间者阔焉今久矣,多少幽怀欲写。
有谁是、孤山流亚。
香月一联真绝唱,与诗人、千载为嘉话。
馀兴味,付来者。
清癯不恋华亭榭。
待与君、白发相亲,竹篱茅舍。
喜甚今年无酒禁,溜溜小槽压蔗。
已准拟、雪天霜夜。
自醉自吟仍自笑,任解冠、落珮从嘲骂。
书此意,寄同社。
问潘郎两鬓,更禁得、几番秋。
怅病骨臞臞,幽怀渺渺,短发飕飕。
云边一声长笛,这风情、多属赵家楼。
欹枕困寻药里,薰衣慵讯香篝。
悠悠。
老矣复焉求。
何止赋三休。
念少日书辟,中年酒病,晚岁诗愁。
已攀桂花作证,便从今、把笔一齐勾。
只有烟霞痼疾,相陪风月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