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陪群彦在鳌山,今日重来越玳筵。
才向玉堂观圣札,又离瑶席睹宸篇。
二南绝唱人惊骇,三体神踪凤折旋。
坐久庭柯移午影,饮酣宫吹递香烟。
吟求视草笺分写,醉假通中枕暂眠。
俗客不知仙禁近,高歌共乐太平年。
昔陪群彦在鳌山,今日重来越玳筵。
才向玉堂观圣札,又离瑶席睹宸篇。
二南绝唱人惊骇,三体神踪凤折旋。
坐久庭柯移午影,饮酣宫吹递香烟。
吟求视草笺分写,醉假通中枕暂眠。
俗客不知仙禁近,高歌共乐太平年。
《伏蒙承旨学士特赠宠招惭非嘉客陪列仙于丹地观盛事于玉堂御题禁署之名势娱飞动圣制大风之作铿若宫商一时并耀于蓬瀛三体互成于真草昔太宗之优待学士日预论思明皇之宠尚集贤时闻临幸以今况昔异代同荣至谬亚冢卿获司中秘啖牛心而不称陪麈尾以何□□衔乐圣之杯且乏如宾之赋嗟叹不足歌咏辄兴虽劳燥吻之冥搜终类击辕之陋唱仰尘高鉴聊抒下情》【宋·李至】昔陪群彦在鳌山,今日重来越玳筵。才向玉堂观圣札,又离瑶席睹宸篇。二南绝唱人惊骇,三体神踪凤折旋。坐久庭柯移午影,饮酣宫吹递香烟。吟求视草笺分写,醉假通中枕暂眠。俗客不知仙禁近,高歌共乐太平年。
https://shici.929r.com/shici/8DbhU.html
诗人以精妙的笔触,描绘了一场宴会的盛况。"昔陪群彦在鳌山,今日重来越玳筵"两句,既是对过去与现在相聚情景的回顾,也展现了对此次盛会的期待和喜悦之情。鳌山与越玳筵,皆为宴席所在地名,象征着高贵与美好。
接着,"才向玉堂观圣札,又离瑶席睹宸篇"两句,则显示了诗人对皇帝赐给的文书(圣札)和御制文章(宸篇)的尊崇之情。玉堂、瑶席皆为宫廷内的场所,彰显了朝廷文化的繁华与尊贵。
"二南绝唱人惊骇,三体神踪凤折旋"一句,更是对诗歌艺术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形式(二南、三体)之精妙和变化莫测的钦佩。这里的“二南”、“三体”指的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两种体式,即“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而“神踪凤折旋”则形容诗歌节奏之美,如同凤凰展翅,旋转自如。
"坐久庭柯移午影,饮酣宫吹递香烟"两句,则描绘了宴会上的悠闲气氛和酒宴的愉悦。庭柯移午影,形容时间流逝;饮酣宫吹递香烟,则是宴席间美酒与音乐相伴,香气弥漫。
"吟求视草笺分写,醉假通中枕暂眠"一句,更是表现了诗人在宴会上的尽兴之情。吟咏诗歌,视草笺而分写,是对诗歌创作的热爱;醉假通中枕暂眠,则是酒后沉醉,借由枕头暂取一刻安歇。
最后,"俗客不知仙禁近,高歌共乐太平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参与这场宴会的荣幸和对盛世太平年的赞颂。俗客指的是不了解宫廷内情的人,而诗人自己则是能够亲临仙境(宫禁),感受皇恩浩荡,故而高声歌唱,与同僚共享这美好时光。
综观全诗,语言流畅,意境辽阔,每一句都透露着诗人对宴会的热爱与对皇帝赐赠的感激之情。通过对宴席场景、诗歌艺术和个人情感的描摹,诗人展现了自己在盛世中的得意忘形,以及对于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承的深厚感情。
城市有深远,为兴远如近。
冒暑一来游,政使俗者哂。
萧然清净界,软语接支遁。
小童敬杖屦,添香拨馀烬。
煮饼撷园蔬,徐以茗碗进。
窗外得小坡,野意颇无尽。
胡床移最宜,清风来有信。
静暑荷送气,敲凉竹成韵。
夕阳归鸟疾,参差不作阵。
古寺忽横烟,巧与画张本。
会心忻有得,贪坐苦易晚。
酒固无献酬,言亦忘答问。
四海王信州,志气老益壮。
家学九夷闻,人物万夫望。
若使在庙堂,天下无怨旷。
胡为一叶舟,也泛闽溪浪。
顾余真断梗,江淮付摇漾。
逢人辄倾倒,涉世无堤障。
既念越人瘠,仍欲郑声放。
斥下九天来,宜似幽怪长。
邂逅忽相逢,琥珀倾新酿。
大急赓歌诗,胸臆赖舒畅。
我语无馀韵,日书甲乙帐。
得君驱鳄手,不忧潮阳瘴。
三年去国心,海隅日悽怆。
东家久不燔,稚子将无饷。
诗成皆置之,万事吾不仰。
那复思重裘,区区欲止谤。
明朝更可人,芒鞋穷好尚。
遥知翠微中,高谈得纵傥。
至乐曲糵间,虚名钟鼎上。
轻重不须论,杯行且酬唱。
《再次韵谢之·其一》【宋·邓肃】四海王信州,志气老益壮。家学九夷闻,人物万夫望。若使在庙堂,天下无怨旷。胡为一叶舟,也泛闽溪浪。顾余真断梗,江淮付摇漾。逢人辄倾倒,涉世无堤障。既念越人瘠,仍欲郑声放。斥下九天来,宜似幽怪长。邂逅忽相逢,琥珀倾新酿。大急赓歌诗,胸臆赖舒畅。我语无馀韵,日书甲乙帐。得君驱鳄手,不忧潮阳瘴。三年去国心,海隅日悽怆。东家久不燔,稚子将无饷。诗成皆置之,万事吾不仰。那复思重裘,区区欲止谤。明朝更可人,芒鞋穷好尚。遥知翠微中,高谈得纵傥。至乐曲糵间,虚名钟鼎上。轻重不须论,杯行且酬唱。
https://shici.929r.com/shici/q8D4B2G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