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人,莫造作。拟心即差,动念即错。
大乘小乘,钱贯井索。前三后三,佛手驴脚。
开眼也著,合眼也著。
拟向这里承当,鼻孔依前失却。
参禅人,莫造作。拟心即差,动念即错。
大乘小乘,钱贯井索。前三后三,佛手驴脚。
开眼也著,合眼也著。
拟向这里承当,鼻孔依前失却。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云所作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修中的重要观念。诗中强调禅修者应避免刻意造作和思维上的拟议,因为这会导致偏离正道。"拟心即差,动念即错"说明念头的浮动和主观揣测都会导致修行上的偏差。"大乘小乘,钱贯井索"比喻修行者的境界各异,有的追求狭隘的解脱(小乘),有的追求更广阔的智慧(大乘),但都可能陷入束缚。"前三后三,佛手驴脚"进一步指出,即使在修行过程中,无论是过于执着还是轻忽,都如同佛的手和驴的蹄子,都不是真正的解脱状态。
"开眼也著,合眼也著"意味着无论是否睁开眼睛看世界,心灵的束缚依然存在。最后,诗人劝诫修行者,试图在这里找到答案或承担,只会让人失去真正的自我,"鼻孔依前失却"形象地描绘了这种迷失。整首诗以直白而生动的方式,揭示了禅修中去除妄念、保持觉察的重要性。
空堂露下月影沉,秋风萧瑟吹竹林。
吾家仲蔚发清兴,为我一弹山居吟。
横琴危坐意落落,对此已足开尘襟。
韵逸调古喻者少,绝无促节兼繁音。
七弦了了俱可辨,高下清浊难相侵。
白云绕指寒意重,石泉一泻秋山深。
何尝有类儿女语,直教折尽英雄心。
羌予苦未谙勾拨,中含妙理知难寻。
况复频年困奔走,红尘岁月嗟骎骎。
中肠谁能置冰炭,此心原不分古今。
何日山中结茅屋,壁间聊挂无弦琴。
一霎灯前,早硬却、心儿别了。
幸道是、频年浪迹,惯曾草草。
恰喜病随残月减,可知梦与秋风杳。
只回廊、才转是天涯,渔阳道。偷弹泪,灯花小。
亲煮药,炉烟绕。尽一番愁悴,又添离抱。
别后扊扅炊却尽,客中鱼素愁难料。
竟何如、双影玉兰堂,相看老。
春入沁园,天公做美,树老花嫩都芳。
酿寒催暖,晴霭泛崇光。
淑气融人似酒,微风送、不断林香。
池亭畔,时逢艳冶,新样渲梳妆。
六朝金粉地,门临朱桁,路转横塘。
喜酒空赊易,诗就吟狂。
莫问后庭遗恨,但惜取、烟柳斜阳。
烧银烛,夜深花睡,残月下回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