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新传鼓吹篇,佳晨上巳帐城烟。
千官候跸长杨馆,七萃分麾下杜田。
明月双弯金是弹,浮云一骑玉为鞭。
礼成讲武周宣日,不数华林马射年。
乐府新传鼓吹篇,佳晨上巳帐城烟。
千官候跸长杨馆,七萃分麾下杜田。
明月双弯金是弹,浮云一骑玉为鞭。
礼成讲武周宣日,不数华林马射年。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皇帝在三月三日进行大阅兵的壮观场景。开篇“乐府新传鼓吹篇”,以音乐和鼓声渲染出庆典的热烈气氛。接着,“佳晨上巳帐城烟”描绘了春日清晨,皇宫周围烟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氛围。
“千官候跸长杨馆,七萃分麾下杜田”两句,通过“千官”、“长杨馆”、“七萃”、“杜田”等意象,展现了众多官员等候皇帝出行的情景,以及阅兵地点的宏伟与庄重。
“明月双弯金是弹,浮云一骑玉为鞭”运用比喻手法,将箭头比作“金弹”,马鞭比作“玉鞭”,形象地描绘了兵器的精美与贵重,同时也暗示了军队的装备精良。
“礼成讲武周宣日,不数华林马射年”则表达了这次阅兵仪式的盛大与庄严,与古代周宣王时期的阅兵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最后,通过“华林马射年”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此次阅兵的重要性与历史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细节的精心描绘,成功地展现了明代皇帝大阅兵的宏大场面,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韵味,是一首具有浓厚时代特色和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伏波晚岁思少游,万事过眼如云浮。
我生不乐城市隘,受性但惬林泉幽。
稍同臭味自投合,肯与流俗相对酬。
旅怀久已乏佳趣,白日政觉多闲愁。
舂容大篇忽旁及,气象楚泽涵新秋。
律严虽许强续尾,韵险岂复能画筹。
逍遥一舸白太傅,蹴踏五字韦苏州。
主人频誇小鬟舞,劝客且听吴娃讴。
从来谁数折巾郭,重到似是栽桃刘。
梦入江湖渺春水,何如此念随轻鸥。
吾生前辈后,不及识诸公。
每读诸公集,想见其音容。
圣俞仁庙时,欧公最相知。
春风一杯酒,夜坐数章诗。
雍容长者风,忠厚君子辞。
格律从正始,句法自炉锤。
衮衮鸣山泉,款款语亲闱。
试一涉其流,超然忘百忧。
后辈亦有作,岂曰不冥搜。
雕琢伤正气,磔裂无全牛。
堙郁暗大理,矜夸堕轻浮。
所以圣俞诗,把玩不能休。
死者如可作,吾其与之游。
三年相处如弟兄,他时当以名节称。
文章烂若蜀江锦,行义清胜万壑冰。
龟山先生今往矣,我于吾子见典型。
青衫半百官岭下,众论称屈气甚平。
乃知胸中万钧重,此外真成一发轻。
道如未央神明台,虽高自可阶级登。
卷之不殊方寸小,舒之足以苏疲氓。
我衰退缩如蜗螺,爱子对我怀抱清。
平生艰苦今已老,空叹白首都无成。
看公权奇非凡骨,努力吾道谨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