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缘三月住京师,去傍桐江一钓丝。
三沐三薰扬葛袂,半醒半醉咏鸱夷。
备尝世味心灰后,拈弄风花景暮时。
凉雨几番思到骨,卖书争恐买舟迟。
尘缘三月住京师,去傍桐江一钓丝。
三沐三薰扬葛袂,半醒半醉咏鸱夷。
备尝世味心灰后,拈弄风花景暮时。
凉雨几番思到骨,卖书争恐买舟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离开繁华的京城,前往宁静的桐江边垂钓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首句“尘缘三月住京师”,点明了诗人在北京度过了三个月,这三个月里他经历了尘世的纷扰与喧嚣。接着,“去傍桐江一钓丝”则描绘了诗人离开京城,前往桐江边,开始了一种更为闲适自在的生活方式,以钓鱼为乐。
“三沐三薰扬葛袂”一句,形象地展现了诗人整理衣物,准备启程前的仪式感,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新生活的期待与准备。“半醒半醉咏鸱夷”则通过饮酒吟诗的方式,表达了诗人既清醒又略带醉意的心态,这种状态可能是对过往生活的一种告别,也可能是对未来新生活的憧憬。
“备尝世味心灰后”一句,表明诗人经历了世事的沧桑,内心变得平静淡泊。“拈弄风花景暮时”则描绘了诗人享受着傍晚时分的美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
最后,“凉雨几番思到骨,卖书争恐买舟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眷恋以及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凉雨的反复下落,让诗人思绪万千,甚至感到骨髓深处的触动。他急于卖掉书籍,似乎是为了腾出空间,以便更快地踏上归途,追求更加自由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从繁华都市到宁静山水之间的心理变化,以及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最无情、天生两毂,驱人万里千里。
文人处处文星照,四海皆成兄弟。行未已。
算北去南来,总是销魂地。征鞍且系。
看瘦损腰围,凋残鬓影,憔悴已如此。
垂髫日,怜我茕茕无倚。叨公十载青睇。
同贫未了还同病,如此师生能几。思仔细。
若负了公恩,有似江心水。一声去矣。
觉绛帐何情,吟坛何主,留住也无计。
入秋天气多风雨,幽怀更添凄楚。
杨柳到西风,也飘零无主。蛾眉惊老去。
争怪得、鬓丝如许。休去登临,乱山只在,晚蝉嘶处。
日暮翠衣单,清霜早、已上碧梧高树。
独自倚阑干,念荒城砧杵。天涯谁共语。
浑冷落、旧游俦侣。只除是、第二桥边,问那时鸥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