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任师中通判黄州》
《送任师中通判黄州》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一别都门今五年,剧谈精壮故依然。

厌居巴蜀千山底,决住荆河十顷田。

老去功名无意取,身闲诗笔更能专。

黄州无事聊须饮,世俗方今自足贤。

(0)
注释
都门:京城。
剧谈:热烈交谈。
依然:依旧。
厌居:厌倦居住。
巴蜀:四川地区。
千山底:群山之中。
决住:决定居住。
荆河:荆州的河流。
十顷田:十顷土地。
老去:年老。
功名无意取:对功名不再有追求。
身闲:生活清闲。
诗笔:诗歌创作。
聊须饮:姑且饮酒。
足贤:足够贤良。
翻译
自从离开京城已经五年,热烈交谈时那份活力依旧如初。
厌倦了居住在巴蜀群山之间,我决定在荆州河边买下十顷田地安居。
年岁渐长,对功名利禄已无追求,如今清闲的生活让我更专注于诗歌创作。
在黄州无事可做,姑且饮酒消遣,如今看来,这样的生活对我来说已经足够贤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好友任师中通判黄州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友人未来生活的寄语。首句“一别都门今五年”回忆了两人分别已五年,时间流逝之感油然而生。次句“剧谈精壮故依然”赞美任师中的精神风貌依旧健壮,显示出深厚的友情。

“厌居巴蜀千山底,决住荆河十顷田”表达了对任师中厌倦了巴蜀之地的偏远和繁重政务,决定选择在荆河畔的十顷田地安居,过上宁静的生活。这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理想生活的理解和祝福。

“老去功名无意取,身闲诗笔更能专”进一步表达了任师中淡泊名利的态度,他选择在闲暇时专心于诗歌创作,流露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两句“黄州无事聊须饮,世俗方今自足贤”祝愿任师中在黄州的平静生活中能够纵情饮酒,享受清闲,认为他的选择在当时世俗看来也是贤明之举。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也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苏辙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友人独特人格的赞赏。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平定州·其二

长途回首望春明,班马萧萧第几程。

山雨忽来微作冷,涧花争放不知名。

镫昏月黑人谈虎,酒醉诗狂客掣鲸。

尽日奇峰看不足,恍疑身在岭南行。

(0)

秋感·其四

残蝉嘶月迥离心,络角明河夜气沈。

丹凤城遥迟梦度,青鸾镜薄鉴愁深。

谁怜南国悲纨扇,早识西楼怨锦衾。

潮鲤不来秋又老,梧桐阴里听清砧。

(0)

南泉寺杂感

寻幽来古寺,地僻心亦间。

高僧容我居,山在户牖间。

古枫映葱茏,好鸟时往还。

开轩延朝爽,世虑从之删。

读书及宵深,月出翠微湾。

对此发长啸,十年混榛菅。

(0)

古剑

仗剑天下游,延津不可渡。

不平事尚多,莫便化龙去。

(0)

准阴鹳鹤楼题壁·其一

金陵重镇拥貔貅,谁总戎机出上流。

一夜西风沈铁锁,中原南顾缺金瓯。

矢亡志士空呕血,巷战将军有断头。

斗大一城磐石固,燃犀温峤在秦州。

(0)

途中杂诗

百丈插水岩,壁上迸飞瀑。

我舟行瀑下,琤琤鸣碎玉。

槎丫大滩来,篙师气先肃。

扁舟刷风雨,眩眼雷电速。

抛梭出浮澜,冰雹乱追逐。

回头一顾间,已下前山麓。

谁为性命忧,山气清两目。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