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都门今五年,剧谈精壮故依然。
厌居巴蜀千山底,决住荆河十顷田。
老去功名无意取,身闲诗笔更能专。
黄州无事聊须饮,世俗方今自足贤。
一别都门今五年,剧谈精壮故依然。
厌居巴蜀千山底,决住荆河十顷田。
老去功名无意取,身闲诗笔更能专。
黄州无事聊须饮,世俗方今自足贤。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好友任师中通判黄州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友人未来生活的寄语。首句“一别都门今五年”回忆了两人分别已五年,时间流逝之感油然而生。次句“剧谈精壮故依然”赞美任师中的精神风貌依旧健壮,显示出深厚的友情。
“厌居巴蜀千山底,决住荆河十顷田”表达了对任师中厌倦了巴蜀之地的偏远和繁重政务,决定选择在荆河畔的十顷田地安居,过上宁静的生活。这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理想生活的理解和祝福。
“老去功名无意取,身闲诗笔更能专”进一步表达了任师中淡泊名利的态度,他选择在闲暇时专心于诗歌创作,流露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两句“黄州无事聊须饮,世俗方今自足贤”祝愿任师中在黄州的平静生活中能够纵情饮酒,享受清闲,认为他的选择在当时世俗看来也是贤明之举。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也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苏辙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友人独特人格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