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州此去八千里,禁苑相从二十年。
抗节君能奋唐疏,著文吾已谢扬玄。
心期漫许丹青并,道化兹流岭海偏。
若过江门寻昔隐,钓台秋色定澄鲜。
炎州此去八千里,禁苑相从二十年。
抗节君能奋唐疏,著文吾已谢扬玄。
心期漫许丹青并,道化兹流岭海偏。
若过江门寻昔隐,钓台秋色定澄鲜。
这首明代尹台的诗《送胡馆兄提学广东二首(其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胡馆兄远赴广东任职的深深祝愿和对友情的怀念。首句“炎州此去八千里”,描绘了广东地理位置偏远,路程漫长,暗示了友人即将面临的艰辛。次句“禁苑相从二十年”,回忆了与胡兄共度的长久时光,体现了深厚的友谊。
“抗节君能奋唐疏”赞扬胡兄的刚直品格,如同唐代名臣敢于直言的气节,显示出对友人的敬佩。接下来,“著文吾已谢扬玄”表达了自己虽然不再活跃于文坛,但仍关注友人在文学上的成就,流露出对学问的尊重和对友人才华的肯定。
“心期漫许丹青并”中的“丹青”常指绘画,这里暗指艺术才华,诗人希望胡兄在广东不仅能教书育人,也能在艺术上有所建树。“道化兹流岭海偏”进一步强调友人的影响力,期待他在岭南地区传播道德教化。
最后两句“若过江门寻昔隐,钓台秋色定澄鲜”,以景结情,想象胡兄如果有机会探访旧友,那钓鱼台的秋色必会因他的到来而更加清新明亮,表达了诗人对相聚的期待和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的送别诗,既有对友人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友人新任的期许。
张生寄我《桃源图》,桃源有路归何日。
高堂坐见武陵溪,犬吠鸡鸣犹髣髴。
云气挟山山欲行,山穷水阔桃花明。
仙家只在流水外,世上无人知姓名。
一日花间问渔者,山河百二如崩瓦。
赤帝西来祖龙死,复见同槽有三马。
太康去秦六百秋,子孙生长不知忧。
商颜黄绮亦何事,白发出侍东宫游。
龙争虎战俱寂寞,绝境空存已非昨。
种桃何必指秦人,春到花开又花落。
极目登高丘,秋高淮泗平。
淮泗东南流,故绕钟离城。
东京昔丧乱,英雄纷战争。
杀人及鸡犬,旷野寂无声。
悠悠千载下,复见新人耕。
魏公今何在,铜台春草生。
公路冢中骨,岂忧王室倾。
北海固为豪,平原安可轻。
时哉有屈信,汉道再昌明。
迮生固长贫,赋诗朝忍饥。
破裘连百结,但觉诗愈奇。
锵然击天球,未作秋蛩悲。
呜呼识者死,举国无人知。
鼓柁洞庭湖,远过三高祠。
我无一斗酒,为生开两眉。
宇宙非不大,四顾将安之。
日落万山黑,百鸟争寒枝。
翩翩五色凤,寂莫双翅垂。
圣人坐明光,迟汝一来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