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心实稽古,攫名非俟命。
利本竞锥刀,色乃让千乘。
义欲在丹书,圣狂有明镜。
懿维皭不滓,芙蕖秉贞性。
洗心实稽古,攫名非俟命。
利本竞锥刀,色乃让千乘。
义欲在丹书,圣狂有明镜。
懿维皭不滓,芙蕖秉贞性。
此诗《浣俗轩五首为孙德谦(其四)》由明代诗人黄佐所作,通过对比和比喻,表达了对高尚人格与世俗追求之间差异的深刻思考。
首句“洗心实稽古”,意为洗涤心灵,确实需要追溯古人的智慧。接着,“攫名非俟命”则指出追求名声并非等待命运的安排,暗含了主动追求与命运被动接受之间的区别。
“利本竞锥刀,色乃让千乘”两句,以“锥刀”喻指微小的利益竞争,而“千乘”则象征巨大的财富或权力。这里通过对比,揭示了人们在利益面前的激烈竞争,与追求更高层次价值的淡泊相比,显得更为浅薄。
“义欲在丹书,圣狂有明镜”中,“丹书”常指古代的法律或经典文献,此处可能寓意着道德准则或真理。诗人认为,追求正义应当基于这些原则,而“圣狂有明镜”则暗示了圣人与狂人的区别,即是否能正确地照见自己的内心与行为。
最后,“懿维皭不滓,芙蕖秉贞性”以“皭”(洁白)和“芙蕖”(荷花)为喻,强调了高尚人格的纯净与坚定。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即使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也能保持纯洁的品质和正直的本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探讨了个人品德修养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与和谐,鼓励人们追求内在的道德力量,而非外在的物质或名誉。
懒上燕台,续吴吟锦囊,刚贮凉雪。
极目沙场,征马控弦齐发。
更送清砧一片,带晚景、乱鸦飞绝。
香篝小、花梦床寒,山中贪鋉愁骨。欢娱半生竟歇。
错红楼泪洒,和美人别。欲浣萧骚,杯外总是馀物。
珍重填词丽掌,定载得、如钩轻袜。
相逢再、料理浮家,隔江吹起虹月。
四山荒棘,犹争道、国士和诗葬处。
冈势崚嶒吞云水,写就三秦风度。
弹遍青萍,兴来拂袖,不向人间住。
几番花落,问春曾否如故。
莫恨短碣模糊,高冢麒麟,更销沉无数。
历算古今谁寿考,百种输他词赋。
结客东南,长留生气,吹散泉台暮。
一杯相酹,石门松鬣群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