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伊昔·其四》
《伊昔·其四》全文
宋 / 于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伊昔西湖外,清阴九里松。

天低深雨露,风怒走蛟龙。

林霭通樵径,山云隔寺钟。

何时一行乐,重到北高峰。

(0)
注释
伊昔:从前。
西湖:杭州西湖。
清阴:清凉的树荫。
九里松:九里长的松树林。
天低:天空低垂。
深雨露:深深的雨露。
风怒:狂风怒号。
蛟龙:比喻风雨中的景象。
林霭:树林中的雾气。
樵径:砍柴人走的小路。
山云:山间的云雾。
寺钟:寺庙的钟声。
何时:何时能。
一行乐:一同游乐。
北高峰:杭州的著名山峰。
翻译
从前在西湖之外,有大片九里长的松林。
天空低垂,深沉的雨露滋润着大地,狂风卷起仿佛蛟龙在飞舞。
树林雾气缭绕,连接着樵夫的小路,山间的云雾遮住了寺庙的钟声。
何时能再次欢聚游玩,重游那北高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西湖风景的画面,充满了深远和神秘的意境。开篇“伊昔西湖外,清阴九里松”两句,以“伊昔”表时间,即在某个时候,营造出一种静谧氛围,西湖之外的九里松林在清新的阴霾中显得格外清新。这不仅描绘了景色,也烘托出了诗人心中的宁静与孤独。

接着,“天低深雨露,风怒走蛟龙”两句,天空低垂,雨水浓郁,风起时带有某种愤怒之情,仿佛连蛟龙也被激怒,跃出水面,这强烈的自然景象与前两句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显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变化无常的感受。

“林霭通樵径,山云隔寺钟”两句,则通过树木遮蔽的小路和山云掩映的寺庙钟声,再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林中小路隐约可见,寺庙的钟声也因山云而变得模糊不清,这些都暗示着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对外界的疏离。

最后,“何时一行乐,重到北高峰”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重返那片宁静之地的渴望。北高峰在这里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指代,也象征着精神追求的高度和纯净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以及对于超然物外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在繁华世界之外的清寂与自得。

作者介绍
于石

于石
朝代:宋

元间婺州兰溪人,字介翁,号紫岩,更号两溪。貌古气刚,喜诙谐,自负甚高。宋亡,隐居不出,一意于诗。豪宕激发,气骨苍劲,望而知其为山林旷士。有《紫岩集》。
猜你喜欢

园中晚步戏作

晚凉散步清阴下,一树古槐当广厦。

畦间雨过井水浑,墙上烟凝日光赭。

病来一月不朝参,名姓在朝身在野。

要知未许吾独閒,舍有閒僮厩閒马。

城中尘雾涨天高,披襟谁是同游者。

果然此日是匏翁,昨种苦瓜今可把。

(0)

为怕缁尘著素衣,冻痕封蕊放香迟。

月来忽送阑干影,春到不分南北枝。

唤梦翠禽依树宿,销魂玉笛隔花吹。

从他万片随风去,须有青青叶底时。

(0)

仲温画扇上作假山棕蕉梧竹

棕榈覆墙阴,芭蕉上窗绿。

凉风起高梧,白露下丛竹。

明月照假山,雁啼人未还。

砧声不出户,心在玉门关。

(0)

感怀·其六

家藏两宝剑,已合雌与雄。

潜锋在金匣,谓当长相从。

何言风雨夕,化作双蛟龙。

一游吴水西,一落丰城东。

相去邈千里,时时气上冲。

神物终不隔,岁晏会当逢。

(0)

閤皂山鸤水台

两山阨一峡,几丈落寒水。

蜀滩春涛壮,吴江夜潮起。

静听得天韵,冥参洞玄理。

遽得还末能,淹回成自喜。

幸兹有台亭,绿荫极清美。

霏霏林香生,郁郁山光委。

本非尘土胸,偶此一流憩。

所闻尽心闻,我耳毋烦洗。

(0)

用赠李粲然韵述怀

故里香粳滑欲流,归田计晚愧迟留。

悬知海上三山客,尘视人间万户侯。

南去日寻吴市卒,北来欢共李仙舟。

玄翁一室浑无白,谁识王龚贡鲍优。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