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鲲身畔纪穹碑,杨仆楼船未足推。
樵牧不贻赐姓愧,干旌频为幼安驰。
孙枝如尔真梧竹,先烈归天壮尾箕。
试向石渠咨信史,平淮莫用段家词。
七鲲身畔纪穹碑,杨仆楼船未足推。
樵牧不贻赐姓愧,干旌频为幼安驰。
孙枝如尔真梧竹,先烈归天壮尾箕。
试向石渠咨信史,平淮莫用段家词。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名为《同年姚君述祖出示家传,因属重撰墓碑(其二)》。全诗通过对比和比喻,表达了对逝者品德与精神的崇敬之情。
首联“七鲲身畔纪穹碑,杨仆楼船未足推”,以“七鲲”象征逝者的高尚品格,如同巨鲲般深沉而伟大,其事迹应被镌刻在高大的碑石上,以供后人铭记。同时,将逝者比作“杨仆楼船”,暗示其功绩深远,但“未足推”则表明其贡献远不止于此,仍有待后人进一步发掘和颂扬。
颔联“樵牧不贻赐姓愧,干旌频为幼安驰”,通过“樵牧”这一形象,强调逝者生前虽平凡,却并未因此而感到羞愧,因为他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同时,“干旌”与“幼安”分别指代不同的荣誉与人物,表明逝者在不同领域都得到了认可与尊敬。
颈联“孙枝如尔真梧竹,先烈归天壮尾箕”,运用了“梧竹”与“尾箕”的比喻,前者象征逝者后代如梧桐与翠竹般坚韧不拔,后者则是古代用来祭祀祖先的器具,以此表达对逝者英灵的追思与敬仰。同时,也暗示了逝者的精神将永远流传,激励着后人。
尾联“试向石渠咨信史,平淮莫用段家词”,鼓励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真相,不要轻易相信流言蜚语或偏见,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评价逝者的一生。这里的“平淮”可能是指平定淮河流域的事件,而“段家词”则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的言论或观点,提醒读者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谨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平的回顾与赞美,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敬仰和对历史真相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