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同年姚君述祖出示家传,因属重撰墓碑·其二》
《同年姚君述祖出示家传,因属重撰墓碑·其二》全文
清 / 全祖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七鲲身畔纪穹碑,杨仆楼船未足推。

樵牧不贻赐姓愧,干旌频为幼安驰。

孙枝如尔真梧竹,先烈归天壮尾箕。

试向石渠咨信史,平淮莫用段家词。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名为《同年姚君述祖出示家传,因属重撰墓碑(其二)》。全诗通过对比和比喻,表达了对逝者品德与精神的崇敬之情。

首联“七鲲身畔纪穹碑,杨仆楼船未足推”,以“七鲲”象征逝者的高尚品格,如同巨鲲般深沉而伟大,其事迹应被镌刻在高大的碑石上,以供后人铭记。同时,将逝者比作“杨仆楼船”,暗示其功绩深远,但“未足推”则表明其贡献远不止于此,仍有待后人进一步发掘和颂扬。

颔联“樵牧不贻赐姓愧,干旌频为幼安驰”,通过“樵牧”这一形象,强调逝者生前虽平凡,却并未因此而感到羞愧,因为他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同时,“干旌”与“幼安”分别指代不同的荣誉与人物,表明逝者在不同领域都得到了认可与尊敬。

颈联“孙枝如尔真梧竹,先烈归天壮尾箕”,运用了“梧竹”与“尾箕”的比喻,前者象征逝者后代如梧桐与翠竹般坚韧不拔,后者则是古代用来祭祀祖先的器具,以此表达对逝者英灵的追思与敬仰。同时,也暗示了逝者的精神将永远流传,激励着后人。

尾联“试向石渠咨信史,平淮莫用段家词”,鼓励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真相,不要轻易相信流言蜚语或偏见,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评价逝者的一生。这里的“平淮”可能是指平定淮河流域的事件,而“段家词”则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的言论或观点,提醒读者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谨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平的回顾与赞美,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敬仰和对历史真相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与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全祖望

全祖望
朝代:清   字:绍衣   号:谢山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生辰:1705-1755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猜你喜欢

放下庵即事三绝·其一

无风香篆吐长丝,书架凝尘不下帷。

鸟雀声和晴日暖,午窗扪虱坐多时。

(0)

净行寺傍皆圩田每为潦涨所决民岁岁兴筑患粮绝功辄不成

崩涛裂岸四三年,落日寒烟正渺然。

空腹荷锄那办此,人功未至不关天。

(0)

初夏三绝呈游子明王仲显·其三

送春迎夏未闻雷,日日斜风细雨来。

不是故人能裹饭,柴门虽设为谁开。

(0)

岩桂三首·其三

一株萧索倚宣华,东苑香风属内家。

丹碧屠苏银烛照,平生奇绝象山花。

(0)

次韵徐廷献机宜送自酿石室酒三首·其二

清绝仍香如橘露,甘馀小苦似松肪。

官槽重浊那知此,付与街头白面郎。

(0)

戏咏絮帽

尖斜缁撮似兜鍪,紧护风寒煖白头。

不解兵前当箭凿,解令晓枕睡齁齁。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