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特立,古刹悬危壁。
翠竹舞柔风,高峰耸红日。
龙井冽生寒,冰房清澈骨。
半空神气怡,恍入群仙窟。
仰盼天河明,俯濯龙潭碧。
白云任去留,好鸟时栖息。
一笑尘世空,此乐复何极。
齐云山特立,古刹悬危壁。
翠竹舞柔风,高峰耸红日。
龙井冽生寒,冰房清澈骨。
半空神气怡,恍入群仙窟。
仰盼天河明,俯濯龙潭碧。
白云任去留,好鸟时栖息。
一笑尘世空,此乐复何极。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山寺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修行和大自在境界的向往。
“齐云山特立,古刹悬危壁。”开篇即勾勒出一座雄伟孤立的山峰和险峻悬挂的寺院,给人以深邃神秘之感。这里的“特立”指的是山峰独立而独特,“古刹”则是对佛教寺庙的一种尊称,而“悬危壁”形象地描绘了寺庙建筑在险要绝壁上的位置。
“翠竹舞柔风,高峰耸红日。”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自然之美与和谐。翠绿的竹子随着微风摇曳生姿,而远处的山峰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壮丽。
“龙井冽生寒,冰房清澈骨。”这里描绘了寺庙中的一口清泉和一间冷清的禅房。水源自井中涌出,清凉至极;而那座禅房则给人一种透心凉、洗净尘俗之感。
“半空神气怡,恍入群仙窟。”诗人在描绘山寺景致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半空”指的是山寺所处的高远位置,“神气怡”则是形容一种超然物外、心旷神怡的情怀;“恍入群仙窟”更是诗人心之所向,希望能够进入那神秘而美好的仙境。
“仰盼天河明,俯濯龙潭碧。”这两句通过对天空与水域的观察,进一步展现了山寺周遭的壮丽景色。“仰盼”是抬头望向天空,“天河”即银河,在这里象征着浩瀚无垠;“俯濯”则是低头看向下方,那“龙潭碧”不仅形容了水的清澈,也暗示了一种神秘而深邃的力量。
“白云任去留,好鸟时栖息。”这一句轻巧地描绘了山寺上空飘渺的白云和间或栖息于此的佳鸟,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一笑尘世空,此乐复何极。”结尾两句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在看透了红尘琐事之后,那份超然物外的喜悦,已经达到了无法言说的境界。这里的“一笑”包含了对世间万象的豁然开朗,也包含了对佛法深义的领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寺自然景致和禅意氛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生活状态的向往。
驱马上河梁,执手远别离。
远别数千里,临分各相思。
山川一何悠,去去勿复迟。
高堂有双亲,黄发映厖眉。
还家拜堂下,置酒作儿嬉。
却归见天子,忠孝两无亏。
人生如公少,致身贵及时。
此行将未巳,亲寿当期颐。
门前隙地稀,屋后半亩绿。
桃李皆丰年,云兹佐嘉谷。
高曾手栽树,均作出檐木。
日午荫北窗,茅檐静堪托。
溪风一回荡,山果枝上熟。
童稚不识争,探怀已均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