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中寂堂》
《题中寂堂》全文
宋 / 韩驹   形式: 古风

虎卧文公庐,鸟巢道林室。

本自无俗喧,何由辨真寂。

逃溺必登山,避燔必趋泽。

君看好静人,万虑固未息。

是心傥已刳,对境起亦得。

上人早闻道,晚顺世间迹。

振衣下灵岩,飞锡来上国。

高堂亦何有,万卷绕四壁。

客来倚风廊,晤语终日夕。

莫言门如市,中有忘机客。

吾曹诗酒污,此道谁目击。

唯应寂时趣,独有清士识。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上人)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与来访者之间的对话。诗中通过“虎卧文公庐,鸟巢道林室”这样的比喻,展现了僧人远离尘嚣、隐居修行的生活环境。接着,“本自无俗喧,何由辨真寂”表达了僧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世俗的追求。

“逃溺必登山,避燔必趋泽”则暗示了僧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诱惑时,选择逃避世俗的束缚,寻找心灵的净土。“君看好静人,万虑固未息”进一步强调了僧人内心的平静,并非表面的无思无虑,而是对万物的深刻洞察和理解。

“是心傥已刳,对境起亦得”表明了僧人内心深处的修为,即使面对外界的纷扰,也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清明。而“上人早闻道,晚顺世间迹”则赞美了僧人早年即已领悟佛法真谛,晚年虽顺应世间规则,但并未失去对佛法的坚守。

“振衣下灵岩,飞锡来上国”描述了僧人从山中灵岩来到繁华都市,体现了他对佛法传播的热忱。而“高堂亦何有,万卷绕四壁”则描绘了僧人居住的简朴环境,充满了丰富的学识和智慧。

最后,“客来倚风廊,晤语终日夕”表现了僧人与来访者的交流,即使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诗人通过“莫言门如市,中有忘机客”强调了僧人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他是一位真正的“忘机客”,不为世俗所动。

“吾曹诗酒污,此道谁目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完全达到僧人境界的感慨,同时也对僧人所追求的清净之道表示敬仰。而“唯应寂时趣,独有清士识”则点明了只有真正懂得静寂之美的清雅之士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僧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以及与世俗社会的对比,表达了对僧人生活方式的赞美和对内心平静的向往。

作者介绍

韩驹
朝代:宋   字:子苍   号:牟阳   籍贯: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   生辰:1080~1135

韩驹(1080~1135)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诗论家。字子苍,号牟阳,学者称他陵阳先生。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人。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猜你喜欢

陪诸君北园乐饮

浩歌纵饮任天机,莫使欢娱与性违。

玉枕醉人从独卧,金羁倦客听先归。

须知会府闲时少,况复边城乐事稀。

花卉正浓风日好,今年已不负春晖。

(0)

钱子高挽歌二首·其二

象设如平昔,升堂不见君。

尚疑言笑在,忽念死生分。

清论千秋雪,浮荣一片云。

泉台多少路,何处复修文。

(0)

致政邵少卿挽词

北固启佳城,东吴霣德星。

穗帷长寂寞,羽扇遂飘零。

泉烛千年碧,霜松数寸青。

馀庆知有在,玉树满阶庭。

(0)

送蒲中舍霜致政归蜀·其一

厌苦折腰久,飘然黄鹄飞。

田园未芜没,邻曲有光辉。

昔奋儒衣去,今纡朝绂归。

人生贵知足,得此已为稀。

(0)

和道粹春寒趋馆马上口占

残腊尚要春,清寒更著人。

雪华犹惜别,物意倍添新。

云压宫城重,风调玉漏匀。

行游宜结辔,九陌未多尘。

(0)

和留守相公九月八日与潞公宴赵令园有怀去年与景仁秉国游赏

今岁台星聚洛中,甘棠前后雨阴浓。

英辞唱和诗千首,高宴游陪禄万钟。

木末霜繁花未落,云间字小雁相从。

西湖在望亲朋远,节物那堪处处逢。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