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偕群从游,骑马秋山冷。
笑语应谷声,扬鞭乱江影。
入山尚未深,而有山栖境。
红子落长藤,苍苔覆眢井。
短棘刺我衣,朔风吹我领。
饥腹觅蕨根,健步出松顶。
樵人四五家,炊烟忽生暝。
问樵何处山,云是丹霞岭。
黾勉越崇冈,豁然见高景。
飞鸟荡胸至,浮云暗生胫。
遥瞻泰华莲,俯睇弥明鼎。
万象纷来奔,一一授公等。
陟高原自平,可以发深省。
偶偕群从游,骑马秋山冷。
笑语应谷声,扬鞭乱江影。
入山尚未深,而有山栖境。
红子落长藤,苍苔覆眢井。
短棘刺我衣,朔风吹我领。
饥腹觅蕨根,健步出松顶。
樵人四五家,炊烟忽生暝。
问樵何处山,云是丹霞岭。
黾勉越崇冈,豁然见高景。
飞鸟荡胸至,浮云暗生胫。
遥瞻泰华莲,俯睇弥明鼎。
万象纷来奔,一一授公等。
陟高原自平,可以发深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随从在秋日山林中游玩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变化。
首句“偶偕群从游,骑马秋山冷”,开篇点题,以“偶偕”二字表现出这次出游的随意性,同时“骑马秋山冷”营造出清冷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接着,“笑语应谷声,扬鞭乱江影”两句,生动描绘了行进中的欢声笑语与马鞭挥动时搅乱江面倒影的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入山尚未深,而有山栖境”则引出了一种隐居山林的意境,仿佛诗人已沉浸于自然之中,忘却尘世烦恼。
“红子落长藤,苍苔覆眢井”两句,通过“红子”、“长藤”、“苍苔”、“眢井”等意象,展现了山林的丰富色彩与生机,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
“短棘刺我衣,朔风吹我领”两句,以“短棘”、“朔风”等寒冷的元素,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清冷与孤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与体验。
“饥腹觅蕨根,健步出松顶”两句,描述了诗人为了寻找食物而深入山林,最终在松树顶端找到了蕨根,既表现了生存的艰辛,也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探索精神。
“樵人四五家,炊烟忽生暝”两句,通过“樵人”、“炊烟”等元素,描绘了山林中简朴的生活场景,与前文的自然景观形成对比,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问樵何处山,云是丹霞岭”两句,通过与樵人的对话,揭示了所处山岭的名称,同时也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好奇。
“黾勉越崇冈,豁然见高景”两句,描述了越过高山后,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出壮丽的景象,象征着克服困难后的喜悦与满足。
“飞鸟荡胸至,浮云暗生胫”两句,通过“飞鸟”、“浮云”等元素,展现了天空的变化与动态,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化。
“遥瞻泰华莲,俯睇弥明鼎”两句,通过“泰华莲”、“弥明鼎”等象征性的意象,表达了对远方美景的向往与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万象纷来奔,一一授公等”一句,总结了自然界的万物纷至沓来,赋予了诗人深刻的启示与感悟。
最后,“陟高原自平,可以发深省”两句,以“陟高原”比喻人生道路上的攀登与挑战,强调了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自我超越,同时也表达了对内心深处的反思与觉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与智慧启示的过程。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山水诗。
冬冬晨鼓催,目注东方白。
日华欲动月无辉,杀气冲天云血色。
坎坎暮鼓击,日没崦嵫黑。
朔风吹海毒波翻,旄头错落光芒出。
日复夜,夜复日,日夜相催鼓声急。
枕戈不寐食忘餐,力不能支仰天泣。
主辱臣死古义存,弟妹瓢零敢遑恤。
整旗收队决雌雄,黄龙孰遣横江中。
风雷昼晦天地变,君臣不见崖山空。
至今涛声吼朝夕,半为猿鹤半沙虫。
当时豪杰能几子,千载不泯惟孤忠。
催日鼓,送日鼓,调短意长歌愈苦。
鲛人闻得泪成珠,踯躅白鹇惊堕浦。
侍郎丞相家国同,当时戮力无尔汝。
补天炼石竟无功,空余五色神光吐。
斯人斯作世岂多,合入青编照今古。
《续催送日鼓谣》【明·汪德钧】冬冬晨鼓催,目注东方白。日华欲动月无辉,杀气冲天云血色。坎坎暮鼓击,日没崦嵫黑。朔风吹海毒波翻,旄头错落光芒出。日复夜,夜复日,日夜相催鼓声急。枕戈不寐食忘餐,力不能支仰天泣。主辱臣死古义存,弟妹瓢零敢遑恤。整旗收队决雌雄,黄龙孰遣横江中。风雷昼晦天地变,君臣不见崖山空。至今涛声吼朝夕,半为猿鹤半沙虫。当时豪杰能几子,千载不泯惟孤忠。催日鼓,送日鼓,调短意长歌愈苦。鲛人闻得泪成珠,踯躅白鹇惊堕浦。侍郎丞相家国同,当时戮力无尔汝。补天炼石竟无功,空余五色神光吐。斯人斯作世岂多,合入青编照今古。
https://shici.929r.com/shici/DsYC6JkG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