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插瓶溪水湾,此方缘尽又思还。
春花乞食云门寺,秋叶翻经瓦屋山。
云起珠林封旧迹,月临宝地忆慈颜。
知君身似旃檀树,已去留香梵宇间。
折柳插瓶溪水湾,此方缘尽又思还。
春花乞食云门寺,秋叶翻经瓦屋山。
云起珠林封旧迹,月临宝地忆慈颜。
知君身似旃檀树,已去留香梵宇间。
这首明代诗人王野的《越中送僧还旧山》描绘了一幅送别僧人归山的场景。首句“折柳插瓶溪水湾”,以折柳为传统离别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惜别之情,将柳枝插入溪边,寓意着僧人的行踪将融入自然之中。次句“此方缘尽又思还”则道出僧人与尘世缘分已了,但诗人仍心生怀念。
第三句“春花乞食云门寺”,通过僧人在春天的云门寺乞食,展现了僧人的清贫生活和对佛法的执着追求。第四句“秋叶翻经瓦屋山”,则转而描绘僧人在秋天翻阅佛经于瓦屋山的宁静画面,寓含深沉的禅意。
第五、六句“云起珠林封旧迹,月临宝地忆慈颜”,借云起月落的景象,诗人回忆起僧人昔日的足迹和慈祥面容,流露出对僧人高尚品质的敬仰。最后一句“知君身似旃檀树,已去留香梵宇间”,以旃檀树比喻僧人高洁如佛,即使离去,其精神犹在佛寺间留下芬芳,表达了诗人对僧人深深的祝福和敬仰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僧人出尘入定生活的理解和对其人格魅力的赞美。
斗大江山,经几度、兴亡事业。
瞥眼处、英雄成败,底须重说。
香水锦帆歌舞罢,虎丘鹤市精灵歇。
尚翻来、吴越旧春秋,伤心切。伍胥耻,荆城雪;
申胥恨,秦庭咽。羞比肩种蠡,一时人杰。
花月烟横西子黛,鱼龙沫喷鸱夷血。
到而今、薪胆向谁论,冲冠发。
淼淼重湖背郭斜,永日坐蒹葭。
四面山青不断,楼阁外、乱水明霞。
有画船锦缆载词客,金翘杂佩,强半挟吴娃。
水穷处、长林古寺,夏木绿阴遮。
回首望空明,白鸥隐隐飞来,带一片轻沙。
把酒问西湖,今来古往,都不管兴亡、旧恨年华。
且与君、棹扁舟,听取哀弦急筑,散发弄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