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人归不早,溪头风雨急。
还顾母子情,相追未相及。
牧人归不早,溪头风雨急。
还顾母子情,相追未相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牧童与牛群在风雨中归家的画面,充满了温馨与情感。
“牧人归不早,溪头风雨急。” 开篇即营造出一种紧张而略带忧郁的氛围。牧人归家的时间已晚,而此时溪边却突然刮起了急风,下起了大雨。这样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了时间的紧迫和归途的艰难。
接着,“还顾母子情,相追未相及。” 这两句细腻地刻画了牧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回望牛群,心中涌起对母子间深厚情感的眷恋,但现实的困境让他无法停下脚步,追赶牛群的急切心情与对家庭的牵挂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情感的复杂性,让人感受到牧人的责任感与亲情的温暖。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以及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微妙的关系。在紧张的归途中,牧人的情感被放大,使得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人性光辉和生活的真实感。
东望东吴积水深,海天削出青瑶岑。
肃侯诸孙有基搆,界泾筑室如山林。
石根孚尹蒸玉气,岸曲窈窕来跫音。
笼鹤教驯合舞节,池鱼出游听鼓琴。
楼台花雨众香国,书画芸香千古心。
按歌宁辞夜投辖,弹冠又须朝盍簪。
已傍苔矶学钓擉,更上风磴穷登临。
竹梧参天凤鸾集,老夫为尔长歌吟。
昔年龙河帝作宫,万础搆出金芙蓉。
祝釐至命黑衣相,董役乃是乌台公。
帝乘云去师示寂,瓦砾依然化金碧。
搥钟吹螺震天地,游从每振东南锡。
聪也金鳌背上人,金翅擘海驱波神。
典座南屏万峰上,高阁瞪睨青嶙峋。
来吴欲作凤台去,词锋欲写秦淮树。
业材参天必豫章,匠石何尝后梁柱?
渺渺长江无尽流,诗成为寄波间鸥。
自昔六朝帝王州,老夫每欲东南游。
白下江山暮云合,乌衣巷陌斜阳愁。
古人销亡景物在,著我一赋商声讴。
吴僧娟娟珩上人,诗如岳面青嶙峋。
旁支小山各秀出,吞云泄雨干星辰。
陈高复来说珩好,思若美玉蒸孚尹。
我老于诗苦思短,援笔欲下仍嚬呻。
奏香拟绕玉皇案,放棹却入桃源春。
艰难若此良自笑,束烧不爇釜底尘。
如何诸君擅天巧,珩也又复能清新?
百年几见光岳合,四海此喜文章纯。
吾闻桑门重行解,言必与道无碯磷。
西风摇落雁南乡,长歌送子空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