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北山,有人上下五色随飞烟。
谢陶正,却不顾,乃含生于火,传体若薪。
我欲从之长死,死则浑沦一气超炎燀。
回视故乡,一何漫漶,骨肉为土精血埏。
顾以离愁沈痛之火,陶我以甄。
鹪鹏闻之大笑,望醯鸡而耸肩。
垂天之云,自东飞来,屏息歆羡,蟪蛄教我以大年。
宁北山,有人上下五色随飞烟。
谢陶正,却不顾,乃含生于火,传体若薪。
我欲从之长死,死则浑沦一气超炎燀。
回视故乡,一何漫漶,骨肉为土精血埏。
顾以离愁沈痛之火,陶我以甄。
鹪鹏闻之大笑,望醯鸡而耸肩。
垂天之云,自东飞来,屏息歆羡,蟪蛄教我以大年。
这首诗《气出唱》由清代诗人李锴所作,其内容充满了对生命、死亡、宇宙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诗中描绘了一幅神秘的景象,北山上有人在五彩斑斓的烟雾中上下翻飞,这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变化。诗人提到的“谢陶正”可能是指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探索或对某种精神境界的追求。接着,诗人表达了想要追随这种精神状态,与之同化,超越生死界限的愿望。他将自己视为“离愁沈痛之火”,意指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而“甄”则可能代表了某种净化或升华的过程。
诗人通过“鹪鹏闻之大笑,望醯鸡而耸肩”的比喻,表达了对宇宙万物尺度差异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存在意义的反思。这里的“鹪鹏”可能象征着宏大的视角或深邃的智慧,“醯鸡”则可能是对渺小、局限的自我认知的自嘲。
最后,诗人提到“垂天之云,自东飞来”,这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他“屏息歆羡”,表达了对长寿或永恒存在的渴望,并通过“蟪蛄教我以大年”这一句,暗示了从昆虫的短暂生命周期中获得对生命长度的启示。
整体而言,《气出唱》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通过对生命、死亡、宇宙和时间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超越世俗束缚的向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