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颂古六十二首·其四十八》
《颂古六十二首·其四十八》全文
宋 / 释清远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鳌山成道足人传,莫是从前话不圆。

赖有玄沙知始末,遍身红烂在渔船。

(0)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语境展开,通过寓言式的叙述,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修行智慧。

“鳌山成道足人传”,开篇即以“鳌山”象征高深的道行或成就,暗示主人公通过不懈努力,达到了某种精神或修行上的高度。这一句不仅描绘了一幅壮观的景象,也预示着接下来故事中的主人公将面临或已经经历了一系列的挑战与考验。

“莫是从前话不圆”,这句话则引出了一种反思与追问的态度。它暗示过去的某些经历或教诲可能并未完全被理解和接纳,留下了遗憾或未解之谜。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过程中的自我审视,也是对整个修行路径上普遍存在的问题的一种探讨。

“赖有玄沙知始末,遍身红烂在渔船。”最后两句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提到“玄沙”,一个在禅宗历史上著名的僧人,来强调了知识、经验和理解的重要性。这里的“始末”既指修行的起始与终结,也暗含了对整个过程的理解与把握。而“遍身红烂在渔船”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在世俗生活中,如何通过不断的实践与体验,将所学之道融入日常,甚至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也能展现出修行的成果。这里的“红烂”可能象征着修行的深入与变化,以及最终达到的某种内在的觉醒或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的形式,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历史人物和生活哲理,旨在启发读者思考修行的本质、过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鼓励人们在追求精神成长的同时,也能保持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热爱。

作者介绍

释清远
朝代:宋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0)

薄暮步溪上见茅舍前桃花盛开

娇靥枝枝破浅红,暮寒无语向春风。
谁来花底多情立,白发如丝一病翁。

(0)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0)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0)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0)

挽正字南仲四首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