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夜空如洗,凭栏一望平。
星垂因野阔,野净见星明。
点点光疑坠,荧荧势半倾。
天低连岸远,地尽看参横。
水迥过时白,云收撤夜清。
银河今咫尺,我欲泛槎行。
良夜空如洗,凭栏一望平。
星垂因野阔,野净见星明。
点点光疑坠,荧荧势半倾。
天低连岸远,地尽看参横。
水迥过时白,云收撤夜清。
银河今咫尺,我欲泛槎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良夜之际,独立栏杆,仰望星空的壮丽景象。开篇“良夜空如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夜空的纯净与宁静,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洗涤得一尘不染。接着,“凭栏一望平”则展现了诗人的姿态与心境,他静静地站立,目光穿越无垠的夜空,感受着大自然的广阔与深邃。
“星垂因野阔,野净见星明。”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夜空与大地的关系,广阔的田野使得星星显得更加明亮,而清澈的田野又衬托出了星星的璀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田野的广阔与清澈,反衬出星空的明亮与深远。
“点点光疑坠,荧荧势半倾。”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星星在夜空中闪烁的情景,仿佛它们随时可能从天空中坠落,又似乎在半空中摇曳,展现出星空的动态美。
“天低连岸远,地尽看参横。”这两句继续扩展视野,将读者的想象引向更远处。天际与岸边相连,地平线尽头,可以看到参星已经横挂天空,标志着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深入。
“水迥过时白,云收撤夜清。”这两句描绘了水面上的月光与夜空中的星光相互辉映,以及云层散去后夜色的清新与宁静。
最后,“银河今咫尺,我欲泛槎行。”表达了诗人对银河的向往,仿佛银河就在眼前,他渴望乘着木筏,探索那神秘而又遥远的宇宙空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对宇宙奥秘的无限遐想,既有对现实世界的描绘,也有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宇宙的探索精神。
君家绕屋青琅玕,惊雷裂地千兵攒。
入山长镵不汝赦,日获玉版登君盘。
有馀鼠壤幸分似,怜我羹稀箸易宽。
厨人取给昼餔膳,顿使齿颊生甘寒。
韭菹薤苗岂复数,䏑美似觉无獾獾。
尝闻幽士爱风竹,忍嘬其子吾何观。
愿君养成四时叶,他时犯雪同君看。
翛翛一羽翁,奇骨两目方。
乃以贫自乐,餐霞辟谷肠。
混世人莫识,结茅居僻荒。
一墩仅十亩,培塿萃彼疆。
惠峰作南屏,秦望横北墙。
隐此不记年,悟仙号青旸。
翩然仙道成,陟墩神远翔。
指墩名道成,人以许仙扬。
岂无缑山人,吹笙云锦裳。
令威去千年,归来赋歌章。
青旸得仙去,千古传此乡。
讹而为柳蹠,吴鲁路渺茫。
柳为横行盗,安肯城此旁。
不知何愚人,鱼鲁昧审详。
至今传名误,使志乘其将。
吾为正斯缪,百世流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