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此身意相,都由水火风。
有生皆有灭,有始皆有终。
气聚即为我,气散即成空。
一群泊死汉,何以叫头虫。
观此身意相,都由水火风。
有生皆有灭,有始皆有终。
气聚即为我,气散即成空。
一群泊死汉,何以叫头虫。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王梵志所作,名为《诗并序(其六十六)》。诗中探讨了生命、存在与死亡的本质,以及个体在宇宙中的位置。
“观此身意相,都由水火风。” 开篇便揭示了生命的构成元素,认为人的身体和意识是由水、火、风三种基本元素组成。这反映了古代对物质世界的理解,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现象的自然属性。
“有生皆有灭,有始皆有终。”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生命的循环性,指出所有生命体从诞生到消亡,所有事物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宇宙自然规律的一部分。这种生死轮回的观点,体现了对生命短暂性和宇宙永恒性的深刻洞察。
“气聚即为我,气散即成空。” 诗人在这里探讨了个体存在的本质,认为当气聚集时形成了自我,而当气散去时,自我又归于虚无。这一论述强调了个体存在与宇宙整体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生命状态的瞬息万变。
“一群泊死汉,何以叫头虫。” 最后一句以戏谑的口吻,将众多生命比作等待死亡的人群,并提出疑问:在面对死亡时,人们为何还要自称“头虫”(可能指领头者或领袖)。这句话既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反思,也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引发读者对于生命价值和存在的终极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生命、存在与死亡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生命和个体关系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上穷苍石蹑丹梯,祖意谁参只履西。
晓阁浓阴云散岭,亥堂清影月双溪。
池开今日青铜鉴,碑立何年碧玉圭。
静觉官名微可笑,南华经里一醯鸡。
感义区区谋国士,竟为升平模棱子。
抗章言事来去忙,左提右挈归之理。
见姓书名安且荣,宁问贤愚落青史。
隐居到此当忘言,对月且倒无忧樽。
刘郎世胄子,苦学穷渊源。
羞为一掬清,欲效千丈浑。
君看长鲸质,涧壑岂所存。
操觚妙述作,斧凿无纤痕。
钟牙不世出,审音谁复论。
鹓雏理劲翮,云汉思孤鶱。
上追鸾皇游,下弃燕雀喧。
建安誇七子,壮气君可吞。
九衢苦昏霾,槐阴蔽重门。
良辰为我饭,满案馀芳荪。
软语夜达旦,未觉罢神魂。
须知名教乐,不羡富贵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