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鷟常特栖,騕袅辞服箱。
古来俊杰人,不在亡主堂。
六国昔崩分,岂无贤与良。
青蝇飞竿旌,谗妾踞瑶房。
屈原既放逐,楚事以俇攘。
信陵见猜疑,蛙黾游大梁。
悠悠狡童心,仁义愁我肠。
逝言空国都,啖食恣虎狼。
往车有折轴,后驾宜周防。
愿回目睫智,一为辨圆方。
鸾鷟常特栖,騕袅辞服箱。
古来俊杰人,不在亡主堂。
六国昔崩分,岂无贤与良。
青蝇飞竿旌,谗妾踞瑶房。
屈原既放逐,楚事以俇攘。
信陵见猜疑,蛙黾游大梁。
悠悠狡童心,仁义愁我肠。
逝言空国都,啖食恣虎狼。
往车有折轴,后驾宜周防。
愿回目睫智,一为辨圆方。
这首诗《咏史二十四首(其一)》由明代诗人黄淳耀所作,通过历史人物的遭遇,表达了对忠诚、智慧与道德的深刻思考。
首句“鸾鷟常特栖,騕袅辞服箱”以鸾鸟和騕袅马比喻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它们虽才华出众,却往往因各种原因而远离权力中心或被迫离开。接着,“古来俊杰人,不在亡主堂”强调了历史上许多英雄豪杰并非在失败的政权中施展才华,暗示了命运的不公与世道的复杂。
“六国昔崩分,岂无贤与良”指出战国时期六国分裂,尽管不乏贤能之士,但局势动荡,英雄无用武之地。接下来的“青蝇飞竿旌,谗妾踞瑶房”描绘了小人当道、贤良被排挤的情景,暗喻了政治环境的险恶。
“屈原既放逐,楚事以俇攘”引用屈原被流放的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忠臣遭贬黜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国家治理的混乱。随后,“信陵见猜疑,蛙黾游大梁”通过信陵君的故事,进一步揭示了政治斗争中的猜忌与背叛。
“悠悠狡童心,仁义愁我肠”表达了对人性中狡诈与仁义冲突的感慨,以及对仁义之心在现实中的艰难维护。“逝言空国都,啖食恣虎狼”则描绘了政治腐败、正义被践踏的社会景象,国家的空壳与人民的苦难并存。
最后,“往车有折轴,后驾宜周防”提醒人们要警惕历史的教训,防止重蹈覆辙。“愿回目睫智,一为辨圆方”表达了诗人希望人们能够明辨是非,以智慧和公正的眼光看待历史与现实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反思,探讨了忠诚、智慧、道德在复杂社会中的价值与挑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玉龙行空不成雨,首触银河落秋浦。
帝遣神工种白榆,皓鹤飞来老鹇舞。
榜儿踏船依楚竹,不钓齐璜饵荆玉。
波寒月黑大星稀,万斛骊珠岂胜掬。
夜阑缄素报麻姑,桑下尘飞海欲枯。
何如去作蓬莱主,五城不夜无寒暑。
挽车上天津,伊阙当我前。
连峰左右起,奔走相后先。
古来五岳内,嵩高极中天。
仪形正四表,襟带流三川。
河山固王室,岂直金城坚。
汉业此中兴,周都见东迁。
壮游快一览,遗迹悲千年。
颓垣旧谁筑,野蔓凄朝烟。
采桑妇,朝朝暮暮南园路,出入宁论晴与雨。
蚕盛愁桑稀,蚕衰恐姑怒。
大眠起来忙更忙,寝食不遑儿不顾。
年年养蚕多茧丝,身上到头无一缕。
小半输官大半卖,缲织未成先有主。
可怜寸寸手中过,竟作何人袄衫去。
采尽桑叶空留树,树下青青长麻苧。
山鸡角角终日啼,桑椹渐红春雨住。
妾尚无襦夫少裤,事事令人乱心绪。
呜呼人家生男复生女,生男犹得传门户,生女徒多累父母。
若兼长大嫁贫家,不似生时弃尘土。
君不闻,采桑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