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相逢淮海滨,一枝谁寄岭梅春?
老来易感山阳笛,年少休轻胯下人。
失侣雁如秦逐客,畏寒花似楚遗民。
每过百战疮痍地,立马西风为损神。
千里相逢淮海滨,一枝谁寄岭梅春?
老来易感山阳笛,年少休轻胯下人。
失侣雁如秦逐客,畏寒花似楚遗民。
每过百战疮痍地,立马西风为损神。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陈基的《淮阴杂兴四首(其一)》,以淮海滨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事与人生的感慨。首句“千里相逢淮海滨”,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遥远的地方意外相遇的情景,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相聚的不易。次句“一枝谁寄岭梅春?”借岭梅春天开放,寓意友人的思念之情难以传递,如同梅花难以穿越千里寄予温暖。
第三句“老来易感山阳笛”,诗人感叹自己年事已高,听到笛声容易勾起伤感的情绪,暗指岁月流逝和人事变迁。第四句“年少休轻胯下人”则是告诫年轻人不要轻视那些曾经有过挫折或屈辱经历的人,寓含着对人生起伏的深刻理解。
第五、六句“失侣雁如秦逐客,畏寒花似楚遗民”,通过比喻失群的大雁和畏惧寒冷的花朵,象征流离失所的人们,表达了对社会动荡中人民命运的关切。最后一句“每过百战疮痍地,立马西风为损神”,诗人走过战争留下的满目疮痍之地,西风中的驻马凝思,更显出他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个人际遇的深刻洞察。
寒深方闭门,雪重忽满屋。
谁能起僵卧,赖此阳春曲。
曲高虽和寡,喜甚得所欲。
心知夜光珠,大胜煖花玉。
歌君窈窕词,侑我荔枝绿。
颇疑蜗牛庐,忽作驼裘燠。
穷儿偶作富,贫固不待逐。
我老况才尽,文字羞二陆。
上水船苦迟,脱手弹惊速。
寒如猬张毛,痴类乌栖木。
儿时弄笔手,老欲袖间缩。
打窗听悉窣,坐睡便清熟。
瞑想西湖雪,已没孤山麓。
那知公是时,洗钵饭僧粥。
灞桥风雪驴,并酌不相属。
政如冠上貂,难使狗尾续。
病骨尚畏寒,少待吹嶰竹。
春山走倭迟,呼客慰穷独。
新游亦不恶,旧观疑可复。
欢知当有馀,饮岂叹不足。
述作付陶谢,囊囊归自束。
相从笑痴儿,日暮方生局。
《次韵季共再赋》【宋·周紫芝】寒深方闭门,雪重忽满屋。谁能起僵卧,赖此阳春曲。曲高虽和寡,喜甚得所欲。心知夜光珠,大胜煖花玉。歌君窈窕词,侑我荔枝绿。颇疑蜗牛庐,忽作驼裘燠。穷儿偶作富,贫固不待逐。我老况才尽,文字羞二陆。上水船苦迟,脱手弹惊速。寒如猬张毛,痴类乌栖木。儿时弄笔手,老欲袖间缩。打窗听悉窣,坐睡便清熟。瞑想西湖雪,已没孤山麓。那知公是时,洗钵饭僧粥。灞桥风雪驴,并酌不相属。政如冠上貂,难使狗尾续。病骨尚畏寒,少待吹嶰竹。春山走倭迟,呼客慰穷独。新游亦不恶,旧观疑可复。欢知当有馀,饮岂叹不足。述作付陶谢,囊囊归自束。相从笑痴儿,日暮方生局。
https://shici.929r.com/shici/df14NAi.html
灞陵老将身未侯,连城价重谁当酬。
龙眠三岁亦何有,满载缃囊归汗牛。
苍珉照眼裂趸尾,尺素抹电飞骅骝。
春风吹晴作妍暖,棋窗剥啄惊纹楸。
慇勤唤客出奇玩,一笑终日君家留。
此郎胸中有奇策,未能竟借前箸筹。
波澜收敛入诗律,报章还得明珠投。
九重真龙想天骥,入木八法馀银钩。
只今尤物不到手,空花老日生双眸。
章侯叹息恨未见,但听寒雀空嘲啁。
平生欸乃不成曲,无声可和绵驹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