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居富薪炭,一煖敌重裘。
虽无四方味,鱼鳖亦易求。
古人爱山林,岂为口腹谋。
箪瓢颜不臞,乐道固无忧。
野居富薪炭,一煖敌重裘。
虽无四方味,鱼鳖亦易求。
古人爱山林,岂为口腹谋。
箪瓢颜不臞,乐道固无忧。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简朴与满足。首句“野居富薪炭”表达了作者在野外住所充足的生活燃料供应,即使没有奢华的享受,也能带来温暖。接下来,“一煖敌重裘”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温暖的重要性,比厚重的皮衣更能抵御寒冷。
诗中提到“虽无四方味,鱼鳖亦易求”,说明虽然日常饮食简单,但山林间的鱼鳖等食物却容易获取,生活自给自足。诗人引用“古人爱山林,岂为口腹谋”,表明他追求的是远离尘世纷扰,享受自然与宁静,而非仅仅为了满足口腹之欲。
最后两句“箪瓢颜不臞,乐道固无忧”借用典故,表达诗人以颜回为榜样,即使生活清贫,只要坚守道义,内心快乐,便无需担忧。这里的“箪瓢”和“颜不臞”分别指孔子弟子颜回的简朴生活和其安贫乐道的精神状态。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朴素生活的欣赏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昨夜姮娥,游洞府、醉归天阙。
缘底事、玉簪坠地,水神不说。
持向水晶宫里去,晓来捧出将饶舌。
被薰风、吹作满天香,谁分别。芳而润,清且洁。
白似玉,寒于雪。想玉皇后苑,应无此物。
只得赋诗空赏叹,教人不敢轻攀折。
笑李粗、梅瘦不如他,真奇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