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函飞诏出彤墀,玉节乘春四牡驰。
五尺风烟秦道路,千山草木汉旌旗。
天威合下蛮夷拜,使指无烦老父疑。
异日词臣能奏赋,甘泉元有碧鸡祠。
金函飞诏出彤墀,玉节乘春四牡驰。
五尺风烟秦道路,千山草木汉旌旗。
天威合下蛮夷拜,使指无烦老父疑。
异日词臣能奏赋,甘泉元有碧鸡祠。
这首诗描绘了使者出使边远之地的壮丽景象与宏大气势。首句“金函飞诏出彤墀”,以“金函”象征诏书的尊贵,“飞诏”则表现出诏令的迅速与重要性,“彤墀”则为皇宫的象征,整体营造出一种庄严而急迫的氛围。接着“玉节乘春四牡驰”,“玉节”是古代使者的标志,此处比喻使者,而“乘春四牡驰”则描绘出使者在春天时节,策马疾驰的情景,充满了动感与活力。
“五尺风烟秦道路,千山草木汉旌旗”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秦代的道路与汉代的旌旗并置,既展现了历史的延续性,也暗示了国家的强盛与统一。其中“五尺”与“千山”、“风烟”与“草木”的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天威合下蛮夷拜,使指无烦老父疑”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使者的权威与使命的重要性。通过“天威”与“蛮夷拜”的描述,展现了使者的崇高地位;“使指无烦老父疑”则表达了对使者能力的信任与依赖,暗示了国家政策的正确性和执行的顺利。
最后,“异日词臣能奏赋,甘泉元有碧鸡祠”两句,预示着未来文人墨客将为这次出使撰写颂歌,同时暗含对出使之地的赞美,以及对出使者功绩的期待。其中“甘泉”与“碧鸡祠”均为古代皇家园林或祭祀场所,象征着荣耀与尊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巧妙的修辞手法,展现了使者出使的宏大场面,以及对国家强盛、统一与和平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出使者及其功绩的赞美与期待。
豫省去岁当河决,灾重优恩施次第。
江苏两浙与安徽,喜遇春巡泽亦逮。
新正宽大宜频颁,斋暇益切忧民意。
直?山东昨秋涝,较豫虽轻实波及。
发帑发粟毋或靳,惠俾均沾敕大吏。
犹廑春月赈期完,宁免不接青黄际。
用是十行再申命,方伯胥应善抚字。
灾有重轻户殊贫,保甲可按知极次。
加一加二率咸知,即使再加莫拘例。
君臣皆食天禄人,嗟嗟群赤无禄位。
恤民设不尽此心,宁弗深惭旷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