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城东峙接江门,自此南天斯道尊。
从祀四公留一席,两朝当轴竟无言。
讲坛烟草丰碑没,藜火书声甲第存。
怅立湖山閒想像,日令狂简独盘桓。
鹅城东峙接江门,自此南天斯道尊。
从祀四公留一席,两朝当轴竟无言。
讲坛烟草丰碑没,藜火书声甲第存。
怅立湖山閒想像,日令狂简独盘桓。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何转书所作的《感怀三首(其三)》中的一节,通过“鹅城东峙接江门”开篇,描绘了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暗示着历史与文化的交汇之处。接着,“自此南天斯道尊”,表达了对某种思想或文化的崇高敬意。
“从祀四公留一席”,可能指的是古代祭祀制度中,为四位重要人物留下的位置,象征着他们的地位和影响。而“两朝当轴竟无言”则可能是在感叹两位执政者在面对重要事务时的沉默不语,或是对某种决策的无奈与沉默。
“讲坛烟草丰碑没,藜火书声甲第存”,这两句描述了历史上的讲学场景和文化传承的痕迹。讲坛上曾经烟云缭绕,丰碑记录着知识与智慧,但如今这些都已消失;而书声依旧在富贵人家的府邸中回响,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延续。
最后,“怅立湖山閒想像,日令狂简独盘桓”,表达了诗人站在山水之间,心中充满对过往的怀念与想象,每日独自徘徊于狂放与简朴之间,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特定的历史场景和文化氛围,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对当前现状的反思,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某种期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变迁的敏感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