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蛰了千误,心安境自宽。
轩昂就收敛,自在觅艰难。
龙怕乌台勘,人疑蕙帐寒。
欲知舒卷意,编简静中看。
一蛰了千误,心安境自宽。
轩昂就收敛,自在觅艰难。
龙怕乌台勘,人疑蕙帐寒。
欲知舒卷意,编简静中看。
此诗为宋代诗人王柏所作,题目为《题蛰庵》。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在蛰庵中的心境和情感体验。
“一蛰了千误”表达了诗人对外界纷扰世事的超脱与豁然,一只蚂蚱可能引起人们无数的误解与困惑,但诗人的内心却异常平静,仿佛这些都不足以打扰到他的宁静。
“心安境自宽”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宽广,他的心灵世界是安详而开阔的,不为外界琐事所扰。
“轩昂就收敛,自在觅艰难”中的“轩昂”指的是车轮和牛角的比喻,代表着世间的纷争与困顿。诗人表达了即使面对这些挑战,也能保持自在地探寻解决之道。
“龙怕乌台勘,人疑蕙帐寒”则引出了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情境,“龙怕乌台勘”可能暗示着强者的退隐与自保,而“人疑蕙帐寒”则是对人们对于蛰庵中诗人生活状态的猜测,是否感到孤独和冷清。
最后两句“欲知舒卷意,编简静中看”透露了诗人的心境,表达了想要了解他内心世界的人,应当在宁静中细细体会他的诗作,从而感受到他的意境与情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心态,以及他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把握和独到的生活体验。
君怀一片心,皎如春江月。
推心置人腹,安得有胡越。
双锷雌雄龙,报恩未出匣。
季布诚小诺,朱家非大侠。
我昔游燕山,丞相礼为宾。
世皆重丞相,非重幕中人。
今来丞相亡,相弃如飘尘。
惟君重意气,不改平生亲。
悠悠世上交,焉知雷与陈。
君不见山人平生一宝剑,匣中提出三尺练。
寒光射目雪不如,草堂白昼惊飞电。
吾祖随天逐胡虏,屯军黑松阵云苦。
成功策勋仗此物,七十二漠何英武。
十圣承平久不用,四海风尘犹澒洞。
静听常因风雨鸣,深藏恐逐蛟龙动。
枯鱼之宴无乐方,为君起舞当斜阳。
左右回旋还自翼,变击为刺随低昂。
黄子翩翩出介胄,吾忝忠武为其后。
二家文武世不替,况与吾家各亲厚。
舞罢悲歌蓟门曲,蓟门柔桑眼中绿。呜呼!
丈夫四十未封侯,何事日日衔杯剑应哭。